[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56300.5 | 申请日: | 2001-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2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焜灿;江宗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6 | 分类号: | G02B6/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纤固定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根据施加于光纤的作用力而相应转动的光纤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线路为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设置需要,它通常会在电信装置内沿一定路径设置,又因光纤直径小、韧性差等特点,需要沿光纤路径处对其进行固定,同时兼顾光纤不会因弯折而断裂或对光信号产生弯曲损耗。
现有的光纤固持装置以传统电线固持装置为主,但此种光纤固持装置因为延用传统的电线固持装置,通常仅将光纤单纯固定而忽略光纤的弯曲状况,所以存在无法转动的缺陷。而通常设置于模块内的光纤需承受两种牵引作用:直线牵引以及弯曲牵引,当光纤弯曲卷绕时,传统的电线固持装置无法将光纤弯曲所产生的应力排除,所以光纤会产生断裂或使其中传送的光信号产生弯曲损耗,尤其是当光纤本身的约束力较大时,会因光纤无法转动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
现有技术又如图1所示,它是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311696号所揭示的光缆抗张固定结构1。该光缆抗张结构1包括一底座11、一滑块12、一滑动元件13及一平头螺丝14。其中,该滑块12设置于该底座11上,该滑动元件13的下端面与该滑块12的上端面相配合,且该滑动元件13的上表面设有中心孔及多个容置槽131。该容置槽131可容置光缆15,并通过该平头螺丝14锁紧固定。同时,该滑动元件13的位置可沿滑块12左右滑动调节,以维持光缆平直。
上述专利所揭示的光缆抗张结构1仅可有限减少光缆的弯曲应力产生,且因为平头螺丝14不仅用于固定光缆,同时用于锁固滑动元件13,当光缆相对于该光缆抗张结构1转动时,必须松开平头螺丝14,调整该滑动元件13与滑块12的相对位置,以保持光缆的平直,否则会因光缆的弯曲造成光缆内光纤的损害及传输性能改变。
且,该专利所揭示的光缆抗张结构1制造较为复杂,它的主要元件如底座11及滑动元件13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完成开孔、开槽等工序。同时,该滑动元件13与该底座11上滑块12的滑动配合,也需要达到较高的制造精度。并且该光缆抗张结构1所能固定的光缆数量较为有限,需根据滑动元件13上容置槽131的数量而定,难以满足多根光缆并行设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施加于光纤作用力而相应转动,且制程简单、易于安装的光纤固定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包括一固持元件与一基板元件。该固持元件由一弹性金属片冲压制成,并具有一光纤容置空间;该基板元件也是一冲压元件,其中间部分具有一通孔,该通孔边缘部分形成一凸缘,该凸缘的至少两段与该基板元件脱离,而与该基板元件形成两狭缝。该固持元件通过两弹性卡固脚与该基板元件的两狭缝相配合,并可相对于该基板元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保护光纤免于弯曲及损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因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采用冲压制件,制程简单,易于安装,且其固持元件与基板元件可相对转动,而可保护光纤免于弯曲及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光缆抗张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固持元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基板元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固持元件与基板元件装配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固持光纤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光纤固定装置2包括固持元件3与基板元件4。其中,该固持元件3是利用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并具有一容置空间34,该容置空间34可固持多根光纤。该固持元件3与该基板元件4相配合,可顺应施加于光纤作用力而相对转动,保护光纤免于弯曲及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6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