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54021.8 | 申请日: | 200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6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月明;张永杰;陆丽华;陈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B22D11/04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明辉 |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等 缝隙 接触 电磁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的连铸技术,尤其涉及连铸结晶器。
背景技术
在连续铸钢过程中,结晶器的机械振动是保证保护渣的流入,稳定连续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同时它又是产生铸坯表面振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在结晶器外施加高频磁场,使铸坯表面振痕减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已得到开发。所谓软接触是对分瓣体连铸结晶器施加高频磁场,在初始凝固区产生一个指向铸坯内部的电磁压力,此电磁压力部分抵消了钢液的静压力,使熔融金属弯月面凸起,弯月面处的熔融金属与结晶器之间呈非接触状态,保护渣流入通道变宽,保护渣均匀畅流,从而减轻了由于结晶器振动,保护渣流入、流出所造成的动压变化而引起的铸坯表面振痕。经过基础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已经证实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连铸坯表面振痕减轻,表面质量改善。然而,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由于是一种切缝分瓣体,且各切缝之间以及分瓣体之间都是等距离,但是结晶器外施加的感应线圈却由于感应线圈抽头缘故(参见图3),导致在结晶器上部感应线圈抽头处的磁感应强度偏大,弯月面处的钢液所受到的电磁力大小是非均匀的,从而引起弯月面处的熔融金属与结晶器之间的非接触距离,即保护渣流入深度不相等,导致铸坯表面质量时好、时坏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不均导致弯月面处的钢液所受到的电磁力非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较均匀的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实现在软接触电磁连续铸钢过程中,弯月面受到的电磁压力均等,从而获得表面光滑均一、优质的无缺陷电磁连铸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包括结晶器本体、感应线圈、分瓣体、分瓣体间缝隙、感应线圈抽头,感应线圈包围分瓣体,其发明点是分瓣体均等,分瓣体间缝隙不均等,从感应线圈上部的感应线圈抽头为起点,0至90°内缝隙宽为至少三分之一切缝宽度,90°至180°内缝隙宽为至少三分之二切缝宽度,180°至360°内缝隙宽为切缝宽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为了保持在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内的感应磁场强度均匀,采用在结晶器内的分瓣体均等,而分瓣体间缝隙宽度不均等的切缝结构,使结晶器内的磁场分布均匀,熔融金属弯月面受力均匀,促进了保护渣均匀畅流,从而获得表面光滑、质量均一的优质电磁连铸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圆坯、方坯、板坯等电磁连铸结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圆形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方形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
图中:1结晶器本体(圆形、方形),2感应线圈,3缝隙,4分瓣体,5感应线圈抽头,
实施例
一种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包括结晶器本体1、感应线圈2、分瓣体3、分瓣体间缝隙4、感应线圈抽头5,感应线圈2包围分瓣体3,分瓣体3均等,分瓣体间缝隙4不均等,分瓣体间缝隙4的切缝宽度(h)为0.5至3毫米,从感应线圈2上部的感应线圈抽头5为起点,0至90°内缝隙宽为至少三分之一切缝宽度(h),90°至180°内缝隙宽为至少三分之二切缝宽度(h),180°至360°内缝隙宽为切缝宽度(h)。
本实用新型非均等缝隙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是实现冶炼-连铸-连轧短流程工艺和无缺陷连续铸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结晶器不等间距的切缝,达到结晶器内的磁场分布均匀,弯月面受力大小一致的目的,从而可以获得表面光滑,质量均一的软接触电磁连铸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4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剪钉的小药腔热胀式封隔器
- 下一篇:稳定型扬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