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01253753.5 | 申请日: | 200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4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昌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A61M5/5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留 自毁 一次性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具有自毁功能的一次性注射器。
背景技术
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由于使用安全、卫生、方便等特点,在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现在,许多人设计并生产出了各种不同结构的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很多也申请了专利,如中国专利962 16578.6提供的“一次性注射器”,它是利用活塞的顶部设置的2个对称的凸型顶针与注射器筒的顶部有与凸型顶针相对应的凹型易开口相配合,当药液注射完毕时,凸型顶针顶开凹型易开口,来实现用后自毁的目的。本发明人发现在药液注射完毕后尽管注射器已经自毁,但是注射筒前部的针头座中还存在一定量的药液。这些残留的药液将随着注射器一起作为垃圾被处理,无法得到利用。虽然对单个注射器而言所残留的药液很少,但由于现有的一次性注射器均存在着这一现象,如果累计起来将是一个惊人的浪费。同时,残留的药液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目前所存在的注射完毕后注射筒中有残留液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和注射筒内的注射杆,注射筒的前端为针头座,针头套接在针头座上,注射杆包括杆头和杆体,杆头与杆体之间采用易拉断的连接结构,杆头前部设置一根插柱,插柱的长度略大于针头座的长度,插柱的外径略小于针头座内孔的内径,插柱的前端设置一个凸台,凸台与针头座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本注射器是依靠杆头与杆体之间的易拉断结构使杆头与杆体分离来实现自毁的。因杆头前部插柱的外径小于针头座内孔的内径,在注射器使用过程中,插柱会插入针头座中。在注射完成时,插柱前端的凸台将通过针头座的内孔,伸出针头座。由于凸台与针头座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一旦凸台从针头座中伸出后就难以退回,因此能够阻止插柱和注射杆的缩回。如果用力拉动注射杆,就会造成注射杆的杆头与杆体的分离,使注射器自毁,达到一次性使用的要求。
上述的杆头上一般设置橡胶塞。橡胶塞的作用是确保注射杆与注射筒之间的密封,使得注射器中的注射杆在推进过程中药液不会从注射杆与注射筒之间渗漏出来。
杆头与杆体之间通常采用细颈状的连接方式。由于注射杆的杆头和杆体一般使用塑料制成,采用细颈状的连接,比较容易拉断。
上述凸台的外形为圆台形,其前部的尺寸较小。这样有利于凸台进入针头座的内孔中,且凸台侧面与内孔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少推进时的摩擦阻力。
与现有的一次性注射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注射器由于在注射完毕后插柱插入针头座内孔中,使针头座内的残留液减少到最低限度,圆满解决了现有的一次性注射器有残留液这一问题。同时,使用完毕后的注射器便于处理,不会因药液而造成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在使用完毕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残留液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包括注射筒2、注射杆1和针头4,针头4套接在注射筒2前端的针头座3上。本实施例中,注射杆1是由杆体10、杆头11和插柱5等部分所组成。杆头11与杆体10的连接处为细颈状,容易拉断。用于密封的橡胶塞12套在杆头11上,插柱5的前端为凸台6。杆体10、杆头11、插柱5和凸台6连为一体,采用塑料一次性成形。
如图2所示,插柱5的外形呈圆柱状,插柱5的长度略大于针头座3的长度,但外径小于针头座3内孔的内径,因此插柱5可以插入针头座3并且使凸台6伸出。凸台6为圆台形,前部的尺寸小于针头座3的内孔内径,仅后部最大处的外径略大于针头座3的内孔内径,使凸台6与针头座3内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由于采用塑料制成,利用塑料的弹性,凸台6可通过针头座3内孔并伸出针头座3,但伸出后无法缩回。当注射器使用完毕后,注射器就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实际操作时,可将注射杆1的杆体10拉掉,达到自毁的要求。注射器自毁后,杆头11、橡胶塞12和插柱5仍余留于注射筒2内。当然,注射筒2内的残留药液已基本没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昌,未经吴金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取式容错温控散热风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粒状物料量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