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内窥镜支撑架无效
申请号: | 01253469.2 | 申请日: | 2001-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233 | 分类号: | A61B1/2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手术用鼻内窥镜支撑架。
背景技术
鼻内窥镜手术起始于60年代,经30余年的发展,国内外已普及应用,目前手术技术已基本成熟,为广大耳鼻喉患者解除了病痛,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目前普遍使用的鼻内窥镜存在着不足与不便,即手术中,术者只能一手持镜一手持钳单手操作,如果术中出血过多,术者则要花费时间吸除积血,清理术野,如果遇到麻醉时间过长,则要尽快结束手术,否则容易引发手术并发症。对于一些深部病患部位,因术者无法有效固定器械,往往造成手术费时又费力,还达不到意想的手术效果,为病人带来了痛苦,同时也使术者深感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内窥镜支撑架,手术时可固定内窥镜在病人头部,不会因为病人头部活动而改变鼻内手术视野,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支撑架采用软塑料材料,制成环状支撑架头圈1,直径为15-30厘米,由螺钉固定在头圈一侧的基座2上,基座通过带阻尼的调节钮3分别顺序连接固定三段支撑臂4,末段支撑臂与弹簧钢夹固定器5连接,鼻内窥镜6由弹簧钢夹固定器卡定,本支撑架的头圈一侧,设有收紧钮,可根据需要按病员头部大小调节头圈的松紧,支撑臂前臂可设为2条,长度为20-30厘米,中臂长度为18-22厘米,末段支撑臂长度为8-10厘米,支撑臂的两关节处因设有带阻尼的调节钮调节,故能自由活动,适应不同的手术角度。使用时,内窥镜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固定在头圈上,头圈固定于病人的头部。内窥镜可跟随病人的头部活动而改变位置,而不会影响手术视野,同时,手术中,术者可一手持吸引器吸除积血,另一手拿咬钳清除病灶,临床实践证明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也间接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有益效果:
选择首次手术的双侧鼻息肉,全副鼻窦炎病人58例。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2岁,平均48岁。病人随即分二组,29例为实验组。实验组病人做支撑架内窥镜手术,对照组病人做常规内窥镜手术,所有病人都经CT检查。除6例高血压病人采用插管全麻外均常规采用局麻。实验组病人消毒铺巾后戴上支撑架,拧紧固定,调节支撑架关节使内窥镜在鼻腔内深浅、角度合适。然后术者左手持吸引器,右手持沟突刀或筛窦咬钳,边吸边咬,双手配合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手术方法是传统的一手持镜,一手持吸引器或咬钳单手操作。二组病人都用Messerklinger法,由前向后清理筛窦。术后处理和手术操作效果观察,二组病人均在术后24小时抽纱条,病人术后第二天起经扩大的上颌窦开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双侧上颌窦腔,每天一次,共三天,一周后出院。出院后门诊继续随访换药和上颌窦腔冲洗。
从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三方面评估手术操作效果。手术时间是开始切钩突起到双鼻腔填塞结束止。铺巾、麻醉、固定支撑架时间不计正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按广州标准计算。结果所有病人都安全经受了手术,二组病人均无手术并发症。实验组病人出血量减少38.3%,手术时间减少30.4%。t检验二组差异有显著性。
表1为手术操作效果表
组别 n 手术时间(x±s,h) 出血量(x±s,ml)
实验组 29 1.6±0.6 132±78
对照组 29 2.3±0.5 214±71
P <0.05
附图说明
图1为鼻内窥镜支撑架示意图
其中1为头圈
2为基座
3为调节钮
4为支撑臂
5为弹簧钢夹固定器
6为鼻内窥镜
7为收紧钮
实施例1
取软塑料材料,制成环状支撑架头圈,直径为25厘米,一侧设收紧钮,同时通过螺钮将基座固定于头圈上,将长度分别为25厘米、20厘米、8厘米的不锈钢支撑臂,用带阻尼的调节钮按顺序固定于基座、活动关节和固定器上,制成本支撑架。固定器采用弹簧钢制成钢夹,使用时将鼻内窥镜卡定在其内,支撑架固定在头圈上,头圈固定在病人头部,便可行鼻咽部内窥镜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