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助推力型船体无效
| 申请号: | 01252947.8 | 申请日: | 2001-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5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 发明(设计)人: | 黄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顺君 |
| 主分类号: | B63H19/02 | 分类号: | B63H1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助 推力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无螺旋桨的船体,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无螺旋桨的自助推力型船体。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现有的无螺旋桨船只,采用磁流体作为原动力,且在船体的吃水线以下设置了贯穿于船体首尾的通道。然而,该通道的作用仅仅是原动力实施其推力的一个通道,不可能对船只产生额外的推力,使航行的速度仅仅依赖于原动力的改进,如提高超导强磁场。这样,自重的增加不仅制约了航速的提高,往往还会造成较大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仅仅依赖原动力提高航行速度的问题,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通过改进船体的结构产生自助推力,并籍此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或在同等航速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由磁流体作原动力的船体,贯穿于船体首尾的通道位于船体的吃水线以下。通道由加压通道和差压通道组成,船体两侧的船舷上对称地设有若干组进水孔,各组进水孔分别斜向穿越一侧船体构成加压通道,且与纵向贯穿船体的差压通道相连通。加压通道与差压通道的水平夹角为30°~60°,动力装置设置在船尾。当船只在动力装置的推动下向前行使时,作为载流体的水流不断地从位于船舷两侧、吃水线以下的进水孔涌入加压通道,进入差压通道。在超导强磁场作用下,作为载流体的水流快速地向后推动,其反作用力则在推动船体向前行驶的同时,在差压通道中形成一个相对于船体的速度差。根据伯努利方程的推算,该速度差即形成压强差。从而,在不增加动力装置功率的情况下,以产生的自助推力,可将航速提高10%左右。若仅需保持原定的航速,那么,可降低15%左右的能耗。同时,因斜向设置的加压通道呈对称分布,即使在高速行使状态下,船体仍然保持平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增加推力的同时,又增加浮力的自助推力型船体。具体的技术方案为:在船体两侧的船舷上对称分布若干组进水孔,各组进水孔分别斜向穿透一侧船体构成加压通道。进水孔的直径大于与差压通道相连通的出水孔,构成圆锥状的加压通道。加压通道由船舷两侧向下斜插,在船体截面处呈45°夹角,且与差压通道相连通。这样,因速度差形成的梯度压强差向上分布,因此,能够在船体增速的同时获得一个附加的浮力。而圆锥状的加压通道则更有利于产生压强差,从而对船只的进一步增速提供了更大的自助推力和附加浮力。
附图说明
附图1力本实用新型加压通道和压差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压通道的船体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江海轮船的自助推力型船体,采用磁流体作原动力。动力装置设置在船尾,船体1两侧吃水线以下的船舷上对称地设有若干组进水孔2,各组进水孔2分别斜向穿越一侧船体1构成加压通道4。加压通道4与纵向贯穿船体1首尾的差压通道3相连通,水平方向呈30°~60°夹角。当轮船在动力装置的推动下向前行驶时,作为载流体的江、海水不断地从位于船舷两侧的进水孔2涌入加压通道4,进入差压通道3。由于两个通道中水流的速度远大于船体1自身的航速,由速度差形成压强差。此时,船体两侧的江、海水在地球重力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就对加压通道4产生一个自助推力。从而,在不增加动力装置功率的情况下,以船体结构产生的自助推力,可将航速提高10%左右。同时,因斜向设置的加压通道4呈对称分布,即使在高速行使状态下,船体1仍然保持平稳状态。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顺君,未经黄顺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2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观赏及科普用蚕的饲养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杀菌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