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圈养林蛙的饲养圈舍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251366.0 申请日: 2001-11-06
公开(公告)号: CN2507252Y 公开(公告)日: 2002-08-28
发明(设计)人: 王力才 申请(专利权)人: 王力才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622 ***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工 圈养 饲养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蛙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人工圈养林蛙的饲养圈舍。

中国林蛙是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水陆两栖动物,也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其食用、药用、经济价值都很高,尤其是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营养品制造的林蛙油(也称蛤蟆油、田鸡油),其蛋白质含量为51.1%-55.92%(内含18种氨基酸),其脂肪含量为3.7-8.3%,糖含量10-16.6%,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硒、镍、钴与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E等营养素含量都很丰富,所以其具有补虚损、解劳热、治身体衰弱,产后气虚百病,滋阴补肾、清肠补胃、增加脂肪、补助体温、神经衰弱、病后失调、治虚劳咳嗽、对久不复原及肋肌肉生长发育等有显著功效,所以其价格非常昂贵。多年来,在国内外的市场上供不应求。蛙体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味美可口,是人们喜食的上等佳肴。此外,林蛙的卵和皮可制造出高级美容化妆品和生物防腐剂等。由于林蛙生活在野外山区密林中,其对栖息场所、活动场所、越冬场所及繁衍后代等主生环境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适宜其生长的森林主生环境由于滥伐林木,开山种地而导致逐渐减少,加之人为的滥捕滥猎,致使林蛙的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种群结构失衡的现象极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有效措施—禁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大力提倡人工驯养林蛙。目前发展起来的林蛙养殖户都是有选择的利用大面积的山林进行养殖。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如气候因素的变化,水源的不足,天敌的危害,人为的捕捞;以及密度过大而变态期营养不良等。调查研究发现,封沟、包山等人工养殖方法:人工孵化投放蛙苗,变态期成活率不足60%、母蛙占有率不足30%,商品蛙的回捕率仅为5-10%,长成50克的商品蛙得需3-5年,效益差,风险也非常大。近期中国专利CN981137644号与中国专利ZL002035952号公开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技术和一种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的饲养圈舍。虽然上述技术都实现了林蛙的人工养殖,但其饲养圈舍结构设计不尽完善,影响繁殖和饲养,前者是逃逸和天敌危害,后者是母蛙占有率和回捕率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适宜中国林蛙正常生长发育、栖息、活动、越冬和繁衍的人工模拟森林、野外自然的主生生态环境,可为林蛙健康发育、快速成长、预防天敌危害、防止林蛙逃逸,使林蛙高密度安全越冬和解决大量高蛋白活饵料等问题,使母蛙占有率达90%以上,40-60克重商品蛙回收率达98%以上(并且555天可养成40-60克重商品蛙一批,其包括受精卵孵化期、蝌蚪期与195-198天一次越冬期)的人工圈养林蛙的饲养圈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人工圈养林蛙的饲养圈舍,包括饲养场、蛙苗繁育场、林蛙养殖场和越冬场四部分,其特征在于:饲料场部分和蛙苗繁育场部分分别设置在圈舍的左上和左下位置,而林蛙养殖场和越冬场部分则分别设置在圈舍的右上和右下位置,同时,在林蛙养殖场部分和越冬场部分之间设置水源14及与其连通且输送至各部分的喷水喷雾喷头18,如图1所示。

所说的饲料场部分由蝌蚪和蛙期人工合成饲养室2及并排设置的高蛋白活饵料饲养室4及高蛋白活饵料消毒处理池5、以及高蛋白活饵料饲养室4内设置的高蛋白活饵料饲养池3组成,如图1所示,此部分可以大量繁育各类昆虫,为林蛙提供充足的饵料。

所说的蛙苗繁育场部分由两并排的卵子受精处理池12和准确分卵池11及与它们垂直并排的前期冷热调温孵化池10和后期恒温孵化池9、以及一池三温蝌蚪饲养池6及其围栏7和变态后幼蛙入养殖场跑道8构成,如图1所示。

所说的林蛙养殖场部分由围栏7及其内两侧对称设置的多功能遮光养殖棚16和林蛙越冬驯化池17及中间设置的引百虫吊灯15组成,其中,多功能遮光养殖棚16内设有喷水喷雾喷头18,如图1所示,这部分为林蛙提供了防止老鼠等天敌、防止逃逸,使其健康发育,快速成长的主生态环境,使林蛙高密度安全越冬和解决大量高蛋白活饵料等问题,使母蛙占有率达90%以上,40-60克重商品蛙回收率达98%以上(并且555天可养成40-60克重商品蛙一批,其包括受精卵孵化期、蝌蚪期与195-198天一次越冬期)。

所说的林蛙越冬场部分由一个带有墙体保温及防雨雪层和防鼠盗的网围栏的越冬室23及其内设置的取暖装置20,以及并排的当年种蛙越冬池19,种蛙越冬池21,产卵池22组成,如图1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力才,未经王力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13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