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故障监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51174.9 | 申请日: | 200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5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占江;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占江;王松 |
| 主分类号: | B60C23/06 | 分类号: | B60C23/06 |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壮男 |
| 地址: | 113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故障 监测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辅助设施,具体说是一种汽车车轮的故障监测装置。
(二)背景技术
汽车的轮胎漏气和轮毂螺丝或钢板螺丝松动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这些现象影响行车安全,需要严加注意。在现有汽车上,没有相应的监控检测装置,司机在汽车行驶中很难了解、掌握车轮的运行状况,主要凭驾驶中的感觉和经验去判断轮胎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生,或者停车检查,这样做很不方便。另外公路上汽车多,噪音大,司机在行驶中凭感觉去判断轮毂螺丝、钢板螺丝有没有松动,轻易是做不到的。即使停车检查,还要将汽车车轮架起,这样既麻烦又不准确。尤其司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对汽车故障的检查率就很有限。再有现今汽车多装有液压助力转向装置,所以凭过去常用的方向盘跑偏现象做判断已经不准确。而对上述轮胎漏气、轮毂螺丝或钢板螺丝松动等情况若不能及时掌握和处理,将很容易引发事故,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大祸。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司机在驾驶时能够方便地检测、监控轮胎漏气、轮毂螺丝或钢板螺丝松动现象的车轮故障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轮故障监测装置由机械检测部分和电子报警电路构成,检测部分主要由上臂和下臂构成,上臂连接在一个顶板上,顶板固定在车轴上。下臂铰接在上臂下部,其上端连接有压片,下端有控制杆;上臂装有开关,开关的按钮与压片相接。
实际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检测部分垂直向下安装在车轴上,调整控制杆,使其前端对应轮胎的中心线处。开关的接线引入到驾驶室内的报警电路中。一旦轮胎漏气,重物的压迫使轮胎向外横向膨胀,接触到控制杆端头后,使控制杆向外摆动,其上端连接的压片上移,触动开关,发出声光信号,提醒司机注意。同样,当车轮轮毂螺丝或钢板螺丝松动时,车轮就会左右摆动,也会触动控制杆发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极为方便,能够准确地监测车轮的几种常见故障,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系数,是司机、车主的好帮手。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汽车,尤其适用于大型载重车辆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报警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部分相对车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检测部分包括固定卡1、顶板2、上臂6、下臂7和控制杆8。固定卡1为一拱形窄板,两端头水平处有螺孔,顶板2为一矩形平板,两头有与固定卡1相对应的螺孔,固定卡1通过螺栓将顶板2稳固在车轴上。顶板2下面焊接有一个支架3和一个导向板15,上臂6为一竖置的方管,其两侧分别有耳板5和双夹板16,上臂6的耳板5通过螺栓4铰接在顶板2下面的的支架3上,双夹板16与顶板上的导向板15松配合夹在导向板的两侧,在双夹板16外侧还有两个拉簧14,拉簧14一端连接顶板2,一端连接上臂6的下部。双夹板16和导向板15的作用是使上臂6的摆动范围处于一个平面内;螺栓4和拉簧14的作用是当路面上有异物,阻挡或刮碰到检测装置时,装置可向后摆动,再由拉簧复位,这样可以缓冲外力,避免装置受到损坏。另外,底盘检修时,可摘下拉簧14,将装置转到上面,以方便检修。下臂7为一向下斜伸的槽板,其上部通过穿钉11铰接在上臂6下部,该穿钉11的方向与螺栓4相垂直,即上臂6可前后摆动,而下臂7相对上臂6只能左右摆动。下臂7下端连接控制杆8,控制杆下端有滚轮9。控制杆8上端与下臂7螺纹连接,其长度调整合适后由螺帽固定。滚轮9为一胶质轮,以免接触中损伤轮胎。下臂7的上端连接有一压片12,压片12被限制在上臂6的方管内,上臂方管中有开关13,开关13的引出线连接到驾驶室内的报警电路中。下臂7上还有调整螺丝10和弹簧17,用于调整下臂下垂的角度及控制杆与车轮的距离。使用时,用固定卡1将顶板2固定在汽车刹车片内侧、弹簧弓子外侧的车轴下面,使上臂6垂直向下,让有拉簧14的一面处于车运行方向的前面;确定控制杆8的长度,使滚轮9对正轮胎的中心线处,调好调整螺丝10,确定好滚轮9至轮胎之间的距离,装置即处于适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占江;王松,未经徐占江;王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1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像立体数码相机
- 下一篇:激光水准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