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处理的刹车蹄片无效
| 申请号: | 01250856.X | 申请日: | 2001-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姚远;魏伟;郑培和;马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02 | 分类号: | B60T1/02;H01L21/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 地址: | 13001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处理 刹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处理的刹车蹄片。
背景技术
刹车蹄片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刹车制动凸轮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上下刹车蹄片c产生制动力,而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表面与刹车凸轮a的接触处易磨损。
按照设计要求,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应采用感应加热处理,硬度大于HRc 48,一般中型汽车的前、后刹车蹄片的材质分别为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从内部的金相组织来区分,其均为铁素体铸铁,其基体组织是石墨+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因此,利用感应加热处理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处理的刹车蹄片,是将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激光硬化处理,在满足配副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是将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进行激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有激光硬化带,硬化带形成的机理是,聚焦激光束扫描照射区域,由于激光束能量密度高,它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金属材料表面加热至1000℃以上,并靠材料基体自身淬火冷却,所以,激光处理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且热影响区较小;激光处理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的组织变化是,铸铁组织中的石墨经激光熔凝处理后,全部溶入基体中,形成枝晶硬化组织,其硬度大于HRc55,在与凸轮配副的要求下,凸轮的硬度要大于凸轮平台表面的硬度,而凸轮的硬度大于HRC55,所以,如果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全部激光硬化处理,则不能满足配副的要求,只能进行部分激光处理。
激光硬化带在刹车蹄片凸轮表面上的分布形状为,沿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条,其各条的面积之和占凸轮平台表面面积的10%~65%;激光硬化带与凸轮平台的长形边之间的夹角为0°~30°;各硬化带的宽度为2~8mm;激光硬化带的长度≥30mm;激光硬化带的层深为0.2~1.0mm;各激光硬化带之间间距相同;凸轮平台表面上靠近两长形边的两个激光硬化带,其激光硬化带的外侧边与凸轮平台的长形边的间距须≤8mm。
本实用新型经过摩擦磨损模拟和道路行车对比试验,较感应加热的耐磨性高3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至图5为刹车蹄片凸轮平台表面激光硬化带分布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刹车蹄片C是为中型汽车所用的,其材质为可锻铸铁或球墨铸铁,该实用新型是将刹车蹄片的凸轮平台b表面激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有激光硬化带D,该激光硬化带D在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表面的分布形状和状态如图2至图5所示,图2、图3所示分布有两条激光硬化带D,其中,图3的激光硬化带D为倾斜状,图4、图5所示分布有三条激光硬化带D,其中,图5所示的激光硬化带D为倾斜状,本实用新型的各条激光硬化带D的面积之和占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表面面积的10~65%;激光硬化带D与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的长形边E之间的夹角α为0°~30°;各硬化带的宽度为2~8mm;激光硬化带的长度大于30mm;激光硬化带D的层深为0.2~1.0mm;各激光硬化带D之间的间距相同,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表面上靠近两长形边E的两个激光硬化带D,其外侧边与刹车蹄片凸轮平台b的长形边E的间距f须≤8mm。
本实用新型与感应热处理的刹车蹄片相比较,其耐磨性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0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