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01250625.7 | 申请日: | 200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广振;官红子;谢凌云;陆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学院爱龙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2K23/54 | 分类号: | H02K23/54;H02K3/04 |
| 代理公司: | 鞍山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珂 |
| 地址: | 114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直流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的原则是以最短的绕组导体获得最大的反电势。现有的这类电机的电枢绕组为径向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绕组元件按一定规律迭放而成,《微特电机》1996年第二期杂志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工艺特点中做过相关介绍。典型的电枢绕组单个元件为扇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元件径向直线部分可有效的产生反电势和转矩,其余部分只起着电路的连接作用。这些无效部分不仅浪费有色金属材料,而且由于其电阻损耗,使电机的温度上升,效率降低。缩短这部分导体的长度是改善电机性能的重要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利用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轴向长度短和永久磁钢N极和S极方向相反的特点,将电枢绕组的形状改变,提供了一种带有立体结构电枢绕组的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电枢绕组、永久磁钢、转子本体、控制板、电机后端盖、电机磁轭外壳、电机前端盖、轴承、轴、相绕组接线端,其特征在于电枢绕组的单个元件的形状是正面为平底V型,侧面为门型的立体结构,绕组元件沿半个或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整个电枢绕组由单个元件组成的两个空心罩形半圆或四个空心罩形四分之一圆构成,同相绕组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
上述整个电枢绕组用树脂或热固型绝缘材料固化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绕组形状的改进,明显降低有色金属材料消耗;2、导线长度缩短,减小了电阻,提高了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截面示意图
图2是单个绕组元件立体示意图
图3是单个绕组元件正面示意图
图4单个绕组元件侧面示意图
图5半个电枢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个六极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枢绕组1、永久磁钢2、转子本体3、控制板4、电机后端盖5、电机磁轭外壳6、电机前端盖7、轴承8、轴9、相绕组接线端10,电枢绕组的单个元件的形状是正面为平底V型,侧面为门型的立体结构,绕组元件沿半个或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整个电枢绕组由单个元件组成的两个空心罩形半圆或四个空心罩形四分之一圆构成,同相绕组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
如图2、3、4所示,绕线从A出发,经过轴向跨度L到B点;
轴向跨度L=b+2δ
式中:b为电动机转子轴向长度;
δ为气隙长度。
然后从B点到C点,再经过轴向跨度L到D点,最后返回到A点。
根据上述电枢绕组制成的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上的永久磁钢不需要磁轭,如图6是一个六极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的示意图,永久磁钢2、转子本体3、轴9,为增强有效磁通,对电枢绕组的空隙用磁粉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填充,或者在磁轭上冲制出与之形状完全相同的凸台,从而使电动机的气隙进一步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学院爱龙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未经鞍山钢铁学院爱龙电子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0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视音带解码器
- 下一篇:可视无级调节风速空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