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租车反劫自卫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50535.8 | 申请日: | 2001-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7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刘绮楠;姜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平 |
| 主分类号: | B60R21/12 | 分类号: | B60R21/1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敦成 |
| 地址: | 1503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租车 自卫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车辆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辆防劫装置。
(二)背景技术
由于出租车的价值较高,出租车驾驶员通常会带有一定量的现金等原因。出租车常常被一些不法分子当成抢劫的对象。当出租车被暴力抢劫时,不仅会遭受车辆、财产的损失,而且会对驾驶员的人身和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防止出租车遭受抢劫,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方法是在出租车内安装“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这种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将出租车驾驶员与乘客之间隔离。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一是影响车内美观,坐在安装有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的车内,有一种坐在囚车内的感觉;二是这种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的推广使用时间较长,所有的结构均处在十分暴漏的状态,因此又有一些针对安有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的出租车实施抢劫的方法出现;三是驾驶员在遭到抢劫,与犯罪分子进行反抢劫对抗中,仍处于被动的、不利的地位,缺乏有效地制服手段。专利号为ZL 95216679.8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出租司机生命快速保护屏”。它是对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的一种良好的改进方案,它可以克服固定式防护栏或防护网的一些不足,特别是第一点不足。但是该装置的安装,要占用较大的车内空间,特别是驾驶员靠背后面的空间,造成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客的乘坐很不舒适。再者这种装置的制造需要消耗较多的钢材,制造工艺要求也比较严格,因此其成本较高。另外还是没有将抢劫分子制服的功能,只是起到一种被动的防护功能,不能有效地制止抢劫分子重新实施犯罪。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在车内不会影响车内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反抢劫功能的出租车反劫自卫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架、动力驱动装置及控制开关、副驾驶位反劫装置、后驾驶位反劫装置,动力驱动装置的组成包括蜗杆、减速机构、驱动电机、蜗轮驱动柄,蜗杆安装在机架上,蜗轮驱动柄与蜗杆相配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与蜗杆相连,副驾驶位反劫装置的组成包括耳板、驱动滑轮板、支杆、末端板,耳板安装在机架上,驱动滑轮板的一端铰接在耳板上、另一端与末端板铰接,支杆的一端与末端板铰接、另一端穿过驱动滑轮板上的长孔与耳板铰接,驱动滑轮板上安装有滑轮,拉绳的一端固定在驱动滑轮板上并缠绕在滑轮上、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蜗轮驱动柄上,后驾驶位反劫装置的组成包括主臂、连板、横担,主臂的一端铰接在蜗轮驱动柄上、另一端上安装横担,连板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主臂的中部铰接。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驾驶位与副驾驶位间隔断装置。驾驶位与副驾驶位间隔断装置的组成包括固定片、中间片、驱动片、连接片和拉绳,固定片、中间片、驱动片、连接片上开有长槽,固定片固定在机架上,中间片有6-10片,每片连接片的一端与中间片或固定片铰接、另一端上带有伸入到长槽中的销轴,固定片、中间片的末端及驱动片的中部铰接在一起,拉绳的一端连接驱动片、另一端固定在蜗轮驱动柄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特点在于:结构紧凑,它主要安装在主副驾驶之间的空位处,在不使用时处于折叠状态,不挤占乘员空间、不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外部可以方便的进行包装装饰,乘客坐在装有这种装置的出租车中,并不会产生任何的不舒适的感觉。当抢劫事件发生时,驾驶员启动开关,可以将坐在副驾驶位及后排座位上的人员同时限制其活动。不仅可以防止抢劫案件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抢劫分子制服,防止再次重复作案。可以设置限位机构、软质缓冲包装,并且其作用在人体的胸部以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必要的伤害。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杆及框架构成,原料的用量较少,重量轻,制造成本低。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驾驶位与副驾驶位间隔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副驾驶位反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D-D剖面图;
图5是图1的C-C剖面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平,未经刘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0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