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法花生米脱皮机无效
| 申请号: | 01250353.3 | 申请日: | 2001-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1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刚;刘保刚;李晨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红刚 |
| 主分类号: | A23N5/01 | 分类号: | A23N5/01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芝 |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花生米 脱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食品的加工机械,具体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花生米脱红衣的脱皮机。
(二)背景技术:
目前的花生米脱皮机,有采用磨盘对撮的,它是将花生米炒熟,经对撮的花生米破碎后仁与红衣脱开,破碎的花生米限制了应用范围。另有采用湿法脱皮的设备,它的刀具设计复杂,制造麻烦造价高,出料机构不可靠、不耐用,喷水没有力度,仍会使橡胶摩擦圈过快磨损,送料机构不尽合理等。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可靠的湿法花生米脱皮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湿法花生米脱皮机是由脱皮机构、送料机构、传动机构、出料机构、刀杆机构、喷水机构组成,其中:脱皮机构由橡胶摩擦圈、支承轮、压料轮、刀杆、橡胶卡刀套、刀片、限位光杠、进料轮、红皮出口托盘、红皮拨出轮组成;送料机构由料斗、下料口软橡胶片、进料托板、料斗振动架、弹簧、偏心轮连杆、进料棕辊、木挡条组成;传动机构由电机及皮带轮、大皮带轮、小皮带轮、张紧轮、偏心轮、皮带和链条组成;出料机构由螺旋出料槽、螺旋送料轴、皮带轮、反料片、送料槽、下料口组成;刀杆机构由刀杆、橡胶卡刀套、刀片组成;喷水机构由水管、进水咀、喷水咀卡套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皮机构是由若干个橡胶摩擦圈、若干个压料轮、若干个进料轮、若干个支承轮、若干个红皮拨出轮、若干个橡胶卡刀套、若干个刀片组成若干组花生米脱皮机构,橡胶摩擦圈、压料轮、进料轮、支承轮、红皮拨出轮、橡胶卡刀套、刀片之间的距离都可调。支承轮轴、压料轮轴、进料轮轴、红皮拨出轮轴、刀杆、限位光杠等,轴间距离也都是可调的,限位光杠和刀杆上的橡胶卡刀套,靠橡胶摩擦圈的摩擦力带动而旋转。
送料机构的进料托板是制成若干个槽形的板,每个槽下端是锥形的,每个锥对准相邻的两个橡胶摩擦圈的间隙,下料是靠振动下料,下料量靠下料口软橡胶片控制,花生米在进料棕辊的帮助下进入每相邻两个橡胶摩擦圈的间隙,由木挡条挡住花生米不向上跳动,进料棕辊的位置是可调的。
出料机构是螺旋出料,螺旋轴末端有一片是反料片,料由螺旋出料槽末端下料口排出。
刀杆机构的每个刀片用两个橡胶卡刀套卡紧装在刀杆上,装若干个刀片在刀杆上,使每个刀片对准相邻两个橡胶摩擦圈的中间空隙,刀片的距离可调。
喷水机构是在水管的端部装进水咀,在水管上钻若干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套上喷水咀卡套,或圆环喷水咀圈套在水管上,可以密封,距离也可调,使喷水咀对准压料轮上方的一边,使水进入每相邻的两个橡胶摩擦圈的间隙冲洗脱掉的花生米红皮,喷水咀卡套或环圈由弹性橡、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泡好的花生米通过送料机构送入每相邻两个橡胶摩擦圈间隙,并由进料轮和刀片配合把花生米的红皮划上刀口,在橡胶摩擦圈间隙中摩擦前进,摩擦前进到压料轮与限位光杆时脱皮花生米落进螺旋出料槽,由螺旋轴将脱皮花生送到反料片从下料口排出,脱掉的花生红皮在水冲洗的作用下在压料轮和限位光杠后边由红皮拨出轮拨到红皮出口托盘上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送料机构、刀杆机构、喷水机构都较合理,出料机构稳定可靠耐用,整体结构合理,性能稳定,便于制造,成本较低。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水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刀杆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料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的进料托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皮机构的橡胶摩擦圈示意图。
图7为图2的侧视图。
图8为图3的侧视图。
图9为图4的侧视图。
图10为图5的侧视图。
图11为图6的侧视图。
图中:1为支承轮,2为橡胶摩擦圈,3为红皮出口托盘,4为红皮拨出轮,5为限位光杠,6为压料轮,7为喷水咀卡套,8为水管,9为进水咀,10为刀杆,11为橡胶卡刀套,12为刀片,13为进料轮,14为木挡条,15进料棕辊,16为料斗,17为进料托板,18为料斗振动架,19为弹簧,20为偏心连杆,21为偏心轮,22为下料软橡胶片,23为电机及皮带轮,24为框架,25为大皮带轮,26为小皮带轮,27为张紧轮,28为螺旋出料槽,29为反料板,30为下料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红刚,未经刘红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0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