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推型煤热水锅炉无效
申请号: | 01248072.X | 申请日: | 200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2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东;鲍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东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推型煤 热水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型煤热水锅炉技术设计。
型煤热水锅炉的结构种类多种多样,从总体而言大体由炉体、炉体中的燃烧室、烟气对流换热区和包容燃烧室与对流换热区的水受热面构成,但对于不同的具体产品而言,其实现结构也各有不同,其换热效率及锅炉出力等方面也各有千秋。对于大型的型煤锅炉而言,尤其在出渣结构以及进煤结构等功能实现方面存在很多结构缺陷,出渣结构多为:清渣门设于水平炉排后端的炉体侧面,托有燃尽型煤炉排片的取出方向与炉排滑进方向大致呈90°角,并且滑行阻力大,若进煤器运行不当,后炉墙往往会卡住炉排片而使之无法取出,尤其是此时的炉排片及煤渣温度极高,司炉工烫伤之事时有发生,而且灰尘极大,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极差、劳动强度大,而且煤渣的最后热能也被大量浪费掉。综上所述,现有的型煤热水锅炉虽结构形式多样,但也存在很多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不可弥补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机推型煤热水锅炉,该热水锅炉不仅具有良好的锅炉出力和热交换性能,而且其中的燃煤运行之结构趋于合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地改善。
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机推型煤热水锅炉,其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整体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下方的燃烧室、燃烧室上方的烟道对流区及其烟气出口,燃烧室中由进煤口至出煤口设有滑动架设炉排片的水冷管滑道,该水冷管滑道通过其四周的连通水管与燃烧室周围的水冷壁管下端相通,水冷壁管上端与构成烟道对流区的受热水箱相通,构成炉内整体水循环系统,受热水箱设有由多根穿行其中的烟火管、与烟火管后端相通的后烟箱、该烟火管的上层烟火管管束前端相通的烟气出口箱、该烟火管的下层烟火管管束前端相通的燃烧室前端供烟气流出的前烟箱构成的对流受热面;水冷管滑道的后端为清渣室,清渣室中设有沿水冷管滑道过渡滑行的下行坡形滑道和其后的水平托架。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燃烧室中设有将燃烧室分为左右两个燃烧空间的、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通的分隔水冷壁管,每一燃烧空间均设有一组水冷管滑道。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水冷管滑道以前端为顶点设有与水平面下倾不大于15°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机推型煤热水锅炉采用了燃烧烟气走向与燃煤燃烧方向相逆行的结构方式,不仅可以使烟气中未燃尽物质得以充分燃烧,延长了烟气路线,而且与受热水箱中的烟火管共同构成盘形导流上升的烟气流道,可使烟气中的可燃物热量充分燃烧释放,还可使其携带的大量热能与其流经的受热面进行充分地热交换,大大提高了本型煤锅炉的出力和换热性能。特别是其清渣方面的结构设计,推进炉排片的送煤过程中,带有燃尽型煤的托煤片随之沿滑道后端的下行坡形滑道倾斜滑入其后的水平托架上,使之自动脱离水冷管滑道上的炉排片集体,因而更易于取出,炉排片上垒起的型煤煤渣在倾斜的瞬间失去平衡重心而跌落至清渣室的底部,实现了从炉排片上自动清渣之操作,尤其是该过程完全处于与燃烧室相通的清渣室内完成的,既消除了粉尘在工作环境中的大肆弥漫,又可使煤渣的残余热量不流失于炉体之外,在这一方面又体现了其节能效果;清渣室这一缓冲结构的设置,可以待炉排片凉透后取出,所以保证了司炉工的生产安全。炉排片的运行滑道采用了水冷管式结构,解决了原有炉排片铸铁滑道受热易于变形的弊病,该结构能够水冷管滑道和炉排片长期保持原有的出厂形态,保证了进煤、出渣的正常运行,克服了影响本锅炉正常使用的各种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图1为本机推型煤热水锅炉的总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左半侧为A-A剖面、右半侧为B-B剖面的本机推型煤热水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机推型煤热水锅炉,它包括:下方的燃烧室、燃烧室上方的烟道对流区及其烟气出口7,燃烧室内进煤口2向出煤口延伸设有滑动架设炉排片的水冷管滑道22,该水冷管滑道通过其四周框架形连通水管24与燃烧室周围的水冷壁管28下端相通,连通水管24上设有与外接管路相通的回水管20,水冷壁管28上端与构成烟道对流区的受热水箱34相通,构成炉体内基本的水循环系统。受热水箱34中设有构成烟气流道的受热面,这些受热面包括多根穿行其中的烟火管、与烟火管后端相通的后烟箱15、与该烟火管的上层烟火管管束14前端相通的烟气出口箱6、与所述烟火管的下层烟火管管束16前端相通的燃烧室前上方供烟气流出的前烟箱4共同构成,为减少烟气上升流动的阻力,下层烟火管管束16和上层烟火管管束14沿烟气流向均带有不大于15°的上倾斜角;前烟箱4可由与受热水箱34相通的夹水前拱5围构而成,夹水前拱5的下方形成炉排片进入燃烧室的通道2。水冷管滑道22以其前端为顶点设有与水平面下倾不大于15°的夹角,该倾斜设置可大大减小炉排片的滑行阻力,水冷管滑道22的后端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清渣室19,清渣室19中设有沿水冷管滑道22过渡滑行的下行坡形滑道25和其后的水平托架21,其中的煤渣由清渣门29清出。本技术中,在送煤闸门3之外还设有与水冷管滑道22水平的送煤台1,该设计方便了在炉排片上垒装型煤操作,即直接向该送煤台1上的炉排片垒装型煤,随后推入燃烧室中送煤,改变了原有的向锅炉投煤口搬运已垒装好的炉排片的投煤方式,大大降低了司炉工的工作强度。水冷管滑道22的前端设有炉排片向燃烧室投煤的往复机推机构,该机构为一偏心连杆带动的连杆,中间连杆上端的从动连杆上设有拉动炉排片的拖动勾10,将垒有型煤的炉排片送入燃烧室中。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室中线位置设有将燃烧室分为左右两个燃烧空间的、并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通的分隔水冷壁管23,每一燃烧空间均设有一组水冷管滑道。以便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两燃烧空间同时燃烧使用,或单独燃烧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东,未经王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8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