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热丝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01247983.7 | 申请日: | 200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92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甘国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国工 |
主分类号: | F16L47/03 | 分类号: | F16L47/03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丝 硅烷 交联 聚乙烯 管道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管道连接件,特别涉及的是一种与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道可采用热熔融或粘结配套连接的带电热丝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连接件。
背景技术:
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与聚烯管道比较,由于聚乙烯经硅烷的化学交联,其线形结构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明显地改善了聚乙烯的性能,其耐热性及热强度、耐热老化性、耐环境应力开开裂性、电绝缘性、阻隔性、耐汽油和芳烃性、抗蠕变性、低温开裂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使原来聚乙烯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
但是,硅烷交联聚乙烯管不能象聚乙烯管那样容易熔接或熔接后承压强度不等同于管道,也不能像聚氯乙烯管那样容易的进行粘结连接,所以尺管它是一个很好的管道,有很好的性能,但因永久性的连接方法不易在其上应用,使该管道的实际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到目前为止,该管道在工程上的应用主要连接方法还是用金属接头采用机械夹紧方式连接管道。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发明了在硅烷交联聚乙烯管材之上复合挤出一层热塑性塑料,用这层塑料来实现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热熔连接,使该管道的永久连接成为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与能与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可采用热熔融或粘结连接配套的实现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道、特别是较大直径的复合管道的永久性连接的带电热丝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带电热丝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连接件包括硅烷交联聚乙烯管体,位于管体内的与管材连接的承插口,在承插口内壁分布有螺旋状的与管体为一体的被热熔粘结剂或热熔粘结剂与聚合物共混物牢固粘结包覆的电热丝。
上述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体的水解缩聚交联反应是在管材与管道连接件在承插口电热熔连接形成管网后,在满足水解缩聚交联反应的湿热环境和条件下再进行水解缩聚交联反应而形成硅烷交联聚乙烯管体。
上述的管体上镶嵌有含连接螺纹的金属嵌件。
上述的电热丝上有正极、负极,以轴向或径向的方式引出与管体上的接线柱连接。
上述的管道连接件的形状为二通或三通或四通或弯头或法兰状。
本实用新型带电热丝的硅烷交联聚乙烯管道连接件在管件与管材连接的承插口内壁设计布置电热丝,且电热丝不同于一般聚乙烯燃气、输水用管件采用裸丝,而是在电热丝表面预先用挤出法挤出复合一层热熔粘结剂或热熔粘结剂与聚合物的共混物,用这层热熔粘结剂或热熔粘结剂与聚合物的共混物将电热丝表面牢固粘结和包覆,在注射成型以硅烷交联聚乙烯材料为基体的管件时,将螺旋分布的已包塑的电热丝与基体完全相熔和复合,且使包覆电热丝的粘结剂或粘结剂与聚合物的共混物与基体牢固复合为一体。注射成型后,即使将管件进行水解缩聚交联化学反应,基体材料已成为硅烷交联的聚乙烯,但包覆电热丝的粘结剂或粘结剂与聚合物的共混物因没有硅烷交联的相关助剂和配方,不会交联反应,仍保持了可热熔连接的特性,当与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的热塑性塑料层配合和热熔时,可以牢固的将管件与管材热熔连接为永久性连接。
当然也可以注射成型后对管道连接件不进行水解缩聚交联反应,而是与管材热熔连接后再按水解缩聚的工艺条件对管网包括管道接头再实行交联反应。
本实用新型能与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配套,实现与硅烷交联聚乙烯复合管道、特别是较大直径的复合管道的可靠永久性连接。连接承压能力相同,强度等同,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在二通硅烷交联聚乙烯管体1两端沿轴向位置上分别装有正、负极接线柱2、3。管体承插口4、5内壁分布有螺旋状的与管体为一体的如图2所示的被热熔粘结剂6或热熔粘结剂与聚合物共混物牢固粘结包覆的电热丝8。电热丝的正、负极以轴向方式引出分别与接线柱3、4连接。本实施例管道连接件通过其内的电热丝加热熔融包覆电热丝的热熔粘结剂或热熔粘结剂的共混物使之与管道熔接或粘结与管道热熔连接。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国工,未经甘国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