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晶体模具无效
申请号: | 01247976.4 | 申请日: | 200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开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开遗 |
主分类号: | A61F2/14 | 分类号: | A61F2/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荣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晶体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人工晶体模具。本实用新型是生产人工晶体用,人工晶体是替代白内障病人混浊的自然晶体,治疗白内障疾病的医疗器械。
70年代末首次将硅凝胶平凸式前房缝线型人工晶体植入人眼获得成功,标志硅凝胶人工晶体在世界上诞生。以后又研制出虹膜面型平凸式人工晶体。80年代又研制出人工晶体的攀和人工晶体光学面为同一样材料即一件式双攀平凸后房型人工晶体及一件式板状平凸后房型人工晶体。随着人工晶体的发展,模具也不断在进步,但是由于金属注塑模具在设计等诸多因素问题,其模具结构复杂,制作模具牵涉到的工具种类多,造成成本极高,且不易操作,加工困难,产量较低,同时生产出的产品质地较硬,柔软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告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精度高,经济实用,便于操作,方便加工,且生产出的产品质地更柔软,更易于折叠的人工晶体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模具,由开有半晶体状孔3的上半模1和开有半晶体状孔3的下半模2构成,上、下半模之间设置一垫片4,垫片4开有一中心孔5,中心孔5大于上、下半模上的半晶体状孔3,中心孔5两侧各设置一根长条6。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片的整体尺寸和形状较好是与上、下半模接触面的尺寸和形状一致。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垫片4是由两块垫片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达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人工晶体较已有技术一件式平凸人工晶体,攀支撑强度增大,人工晶体植入眼后稳固性增强,不易脱位或半脱位,植入人工晶体手术难度降低,更易普及植入手术。同时制作的人工晶体更趋于人体自然晶体,且在外形上保持一致,有益于消除晶体的成像差。其予置空置隧道技术可有效减低人工晶体光学面的变形,同时几何尺寸恒定。因此达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度高,经济实用,成本低,便于操作。产品优良、质地更柔软的目的。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半模;2、下半模;3、半晶体状孔;4、垫片;5、中心孔;6、长条;7、人工晶体攀;8、人工晶体。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晶体模具,由开有半晶体状孔3的上半模1和开有半晶体状孔3的下半模2构成,上、下半模之间设置一垫片4,垫片4开有一中心孔5,中心孔5大于上、下半模上的半晶体状孔3,中心孔5两侧各设置一根长条6。本例中垫片的尺寸和形状与上、下半模接触面的尺寸和形状一致。本例中的垫片是由两块垫片组合而成,图2中用双点划线将左右两块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是:将制作人工晶体8的原料(硅凝胶)加入到下半模(2)的半晶体状孔(3)中,其加入量稍大于整个人工晶体8所需的量,然后盖上开有中心孔(5)的垫片(4),合上上半模(2),置于加温板上固化成型,脱模,进行后固化及其后处理。
在处理后的人工晶体8产品上装上人工晶体攀7即可,如图3。
上述各元件的形状及其材料可以任意设计。较好是采用玻璃材料制作上、下半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开遗,未经周开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高效除尘脱硫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