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复合塑料管无效
| 申请号: | 01247507.6 | 申请日: | 200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治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治富 | 
| 主分类号: | F16L9/128 | 分类号: | F16L9/12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大庆 | 
| 地址: | 61007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复合 塑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塑料管,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增强复合塑料管。
背景技术:
由于塑料管耐腐蚀,内壁光滑,水头损失小,细菌不易滋生,热传导系数小,抗冲击性好,地形变化、构筑物变形时管材也不破坏,比重小,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等优点,故而在各个领域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但是由于塑料强度低,有蠕变性,长期使用寿命受温度影响大等不足之处,故而在工业领域需耐压、耐温的地方应用受到限制。已有的金属增强复合管是在塑料内、外层间复合有增强骨架。增强骨架是以钢丝通过经、纬绕制成网,并将交叉点进行焊接而成或是将很多钢丝缠绕在基层管材上而成或以多孔板卷制焊接而成,但是目前制造这些骨架所需的装置和生产工艺都很复杂,工艺控制点很多,有一些管材增强骨架与塑料之间未进行粘接,废品率增高,耐压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耐压能力强,抗冲击性好,强度高,耐腐蚀,传热系数小,重量轻的增强复合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增强复合塑料管包括塑料内层,塑料外层,在塑料内层和塑料外层间有至少两层采用复合高强度增强带缠绕而成的增强层,相邻增强层间的复合高强度增强带的缠绕方向相反,复合高强度增强带由高强度增强带和包覆其外表面的粘接剂复合而成并通过其上的粘接剂与塑料内层、塑料外层及相邻增强层复合为一体。
上述的高强度增强带缠绕角α为20°~85°。
上述的高强度增强带采用表面凹凸不平部。
上述的高强度增强带采用钢丝编织而成。
上述的高强度增强带采用玻璃纤维编织而成,也可用其它高强度线材编织而成。
上述的高强度增强带是采用高强度线材呈单层均匀排列,且由粘接剂粘合而成。
上述的高强度线材采用钢丝或玻璃纤维或聚脂纤维。
上述的粘接剂为与塑料内层、塑料外层材料相同含有极性粘接因子的界面结合材料。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复合增强管采用了至少两层用高强度增强带缠绕而成的增强层,相邻增强层间高强度增强带缠绕方向相反,在管材内部均匀地形成至少两层螺旋增强管体,故而耐压能力强,抗冲击性好,强度高,高强度增强层间,增强层与内、外塑料层间通过粘接剂粘接为一整体,能够充分发挥高强度增强带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塑料耐腐性,传热系数小,重量轻的优点,而且具有耐压能力强,抗冲击性好,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高强度增强带缠绕状态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高强度增强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高强度增强带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高强度高增强带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在塑料内层1和塑料外层2间有两层增强层3、4。增强层3、4是采用图5所示的两条用高强度钢带8和粘接剂9复合而成的复合高强度增强带沿相反方向缠绕而成。其缠绕角夹角α=55°。通过增强层中粘接剂在内、外塑料层与增强层3、4间,在增强层3、4间分别复合形成粘接剂层5、6、7。粘接剂9采用的是与塑料内层,塑料外层材料相同含有极性粘接因子界面结合材料。
高强度增强带也可如图6所示采用高强度钢丝编织带10和粘接剂11复合而成或如图7所示采用玻璃纤维12和粘接剂13复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治富,未经林治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