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级变速皮带轮无效
| 申请号: | 01247096.1 | 申请日: | 200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4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宝玉 |
| 主分类号: | F16H55/52 | 分类号: | F16H55/5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54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 皮带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的无级变速主动轮,即无级变速皮带轮。
在背景技术中,常见的摩托车主动轮为了改变主从轮传动比,利用主轴转动,使滚珠得到离心力,推动移动轮轴向移动,改变皮带轮在主动轮上的直径,同时同样结构的从动轮也得到相应的轮经变化,达到改变从动轮的转速,但这种移动轮的轴向移动,仅是平动,如果有瞬间阻力,移动轮定位不稳定,如在摩托车进行中速或下坡行驶时,难以得到力的补偿,驱动力降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的无级变速皮带轮,具有轻载补偿、滑性补偿、加速补偿功能,更适应摩托车、其它车传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包括:主动轴(4)上有定轮(2)和移动轮,移动轮上用滚子架(3)和喇叭盘(8)装配可动离心滚子(7),其特征是:可旋转轴向移动的移动轮(1)装配在斜旋轴套(5)上,斜旋轴套(5)装配主动轴(4)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
斜旋轴套(5)外周以α角10°~50°的斜旋键(10)与移动轮(1)内径的斜旋槽对应滑动接触。
斜旋轴套(5)外周以α角10°~50°的斜旋槽与移动轮(1)内径对应的斜旋槽之间装配滚珠(11)。
斜旋轴套(5)上的固定销子(9)与移动轮(1)内径以α角10°~50°的斜旋槽对应滑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用在摩托车中(或用在其它地方也一样)优点和效果如下:
1、这种机构在车中,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自动适应性,如当车辆行驶阻力加大时,本实用新型能使车辆自动减速,加大扭矩,增加驱动力;当车辆行驶阻力减小时,却能自动补偿提高车速。
2、具有皮带传动车辆的通用性。
3、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的消耗,当车辆行驶达到高档低油门时,背景技术中的原车在30km/h时,发动机转速在4500r/min,而本实用新型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可下降至1500r/min;同理,当原车在40km/h时,发动机转速在4700r/min,本实用新型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可下降700r/min;说明同样的路程,本实用新型使发动机降低转速减小磨损,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4、提高车辆的舒适性,由于移动轮移动平稳、性能稳定,故减少冲击和振动并降低噪音,从而大大降低驾驶的疲劳度,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
5、实现了三大特点:即:①轻载补偿功能:车辆在行驶中,松回油门后,从动轮的惯性力使本发明主动轮在正弦力的作用下,自动由小变大,同时离心滚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稳定,降低了传动比,然后稍加油门,使车辆达到高档低油门的效应。②滑性补偿功能:车辆行驶中,本发明在正弦力的作用下,移动轮向内移动时,主动轮皮带直径加至最大,从而进一步降低传动比,车辆滑行率大大得到了提高。③加速补偿功能:车辆行驶中,需要再次加速时,主动轮在反旋力的作用下,使移动轮向外移动时,瞬间减轻发动机阻力,轻增发动机转速。
6、在滚子离心力作用下,主动轮(即本发明)自动由小变大,降低了传动比,提高了传动效率;在主动轮转速降低时,从动轮的惯性力通过皮带使主动轮的移动轮产生正弦力,向内移动,主动轮自动由小变大,同时离心滚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动稳定,降低传动比,提高传动效率;当车辆行驶上坡路或急加速时,通过皮带磨擦力,使主动轮的移动轮产生反弦力,向外移动,主动轮(指轮径)自动由大变小,加大传动比,增加扭矩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斜旋轴套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部示图,图4是斜旋轴套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斜旋轴套工作状态横剖示图,图6是斜旋轴套第三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斜旋轴套横剖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移动轮,2-定轮,3-滚子架,4-主动轴,5-斜旋轴套,6-皮带,7-离心滚子,8-喇叭盘,9-销子,10-斜旋键,11-滚珠。
下面依附图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主动轴4上装配斜旋轴套5和定轮2,轴4上还套装喇叭盘8,斜旋轴套5上装配可轴向旋转移动的移动轮1,斜旋轴套5上的斜旋键10与移动轮1内孔中斜旋槽对应滑动接触配合,移动轮1上用滚子架3和喇叭盘8装配一圈离心滚子7,可旋转轴向移动的移动轮1和定轮2之间“V”形槽内有皮带6,皮带6另一端与从动轮连接,组成变速传动机构。参见图2和图3,这是斜旋轴套5示意图,其上有对称均分的三个斜旋键10,此键10和轴套5连为一体,斜旋角α为10°~50°。参见图4和图5,这是另一种斜旋轴套5,其套5上有三个对称均布的斜旋槽,与移动轮1内径三个斜旋槽一一对应,并在槽中装配若干滚珠11,这样当移动轮1受到离心力时,便于在滚珠11作用下旋转轴向移动。参见图6和图7,这是第三种斜旋轴套5结构,其轴套5上有一个销子(也可三个),与移动轮1内径斜旋槽(也可对应三个)对应插入滑动接触配合,其斜旋槽斜旋角α同理为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宝玉,未经张宝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