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7061.9 | 申请日: | 2001-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983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元锋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节油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属于节能技术,尤其涉及到主要用于各种汽、柴油汽车、船舶发动机的高效节油净化装置。
目前汽车上安装的同类产品三元催化器,属于国际上七十年代产品。安装在电喷发动机上尚有一定效果,但不适用于化油器汽车,虽然国家今年停止了化油器汽车生产,但社会上还有相当大的存量在运作,三元催化器其存在着动力小,增加油耗10%-20%,低速运行中易熄火,特别致命的缺点是不能使用有铅汽油及安装三元催化器成本高等缺陷。日本发明人宫崎实在中国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燃油改进装置”属于九十年代高科技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由于装配结构不尽合理,装配方法不当,磁力小,节油、净化力差。我发明的球形磁铁,虽然提高了磁力,提高了节油、净化效果,但在汽车上坡用油量大时有供油不足、动力不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是在专利“高效节油净化器”、专利号00226045.X的基础上,改换环形磁铁,改变装配方法,提高磁力三分之一,达到克服已有产品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在净化尾气、节油及增加动力等方面更加明显。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由净化器壳体、油管支架、封盖、进、出油管、上网板、环形磁铁节、环形导磁板、下网板、固定螺丝构成。油管支架呈直角式两板面,在其直立面和横卧面上各设有进、出油管孔,同时在封盖上亦设有进、出油管孔,进油管一端与油箱相通,进油管另一端通过油管支架横卧面、封盖、上网板,穿过若干环形磁铁节形成的环形磁铁柱,再经过下网板而进入壳体底部内腔,出油管一端通过油管支架横卧面、封盖而于封盖与上网板之间形成的空腔相通,出油管另一端与发动机相通。
净化器壳体体身呈圆柱形,壳体底部呈圆形,壳体体身下端与壳体底部上端密闭固定(焊接),并使壳体体身内腔与壳体底部内腔相通形成一体,封盖、上、下网板呈圆形,上、下网板中央及板面四周各开有相互对应的进油管孔及若干个分布均匀的穿油孔,油管支架的横卧面与封盖相固定,封盖四周与壳体体身顶端口四壁密闭固定,上网板四周与壳体体身上部内腔四壁密闭固定,下网板四周与壳体体身下部内腔四壁密闭固定,环形磁铁节之间设置有环形导磁板,环形磁铁节内、外径与环形导磁板相同,若干环形磁铁节形成的环形磁铁柱一端紧靠上网板下,其另一端被套在进油管上的固定螺丝进行固定,固定螺丝位于环形磁铁柱下、下网板上,环形磁铁柱位于壳体体身内腔中央,磁铁柱四周与壳体体身内腔四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进、出油管呈长短不一的“7”字形,在进油管另一端上设计一小段螺纹。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与同类产品或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克服了已有产品或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燃油分子的微粒化,使之能够更充分地燃烧,从而使节油、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动力、净化环境等方面效果更明显。同时还能清洗发动机内的积炭,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图1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上网板横剖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下网板横剖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专利申请技术作详尽的叙述。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由进油管1、出油管2、油管支架3、封盖4、上网板5、下网板6、固定螺丝7、环形磁铁节8、环形导磁板9、净化器壳体10等构成。图2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油净化器上网板5的横剖示意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来,上网板5的中心开有一进油管孔A,在上网板5的进油管孔A的四周均匀设有若干个穿油孔B。同样,图3为净化器下网板6的横剖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知道,下网板6的中心亦设有一进油管孔C,在围绕进油管孔C的周围也设计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穿油孔D。结合图2和图3,很清楚地表明,上、下网板5、6的进油管孔、穿油孔是相互对应的,另外,也表明了上网板5与下网板6均为圆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元锋,未经李元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