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滗水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6365.5 | 申请日: | 200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83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7 |
发明(设计)人: | 顾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申民 |
地址: | 2001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滗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滗水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的滗水堰口旋转可调的滗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阀滗水器为了实现阻渣功能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电机直接牵引式,它是用电机直接进行垂直或者侧向牵引,将整个滗水器抬起。在进水和曝气时使滗水口离开液面,从而达到防止浮泥进入的排水管的目的;在排水时,再用电机驱动使滗水口浸入液面。当液位降低时,由控制系统控制电机传动系统,使滗水口同步下降。这类产品对于控制系统和电动机传动系统的要求较高,而且设备笨重、易磨损、造价高、寿命短。另外一种为浮筒-水柜式,它用浮在液面上的浮筒调节滗水口升降,并在滗水器下固定一个水柜来实现阻渣功能。在需要阻渣时,通过阀门控制气源,向水柜进行充气,里面的液体排出后,依靠气柜的浮力将滗水口抬离液面;在排水时控制阀门排出气体,使水柜重新充满液体,浮力减小后滗水口降低并浸入液面。它的缺点是水柜的充气、排气和进水、排水过程较难控制,而且水柜的排气和进水过程不可避免会对下层的污泥造成很大扰动,泛起的浮泥会进入滗水口,影响排出的水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滗水口高度随液位变化自动调节,能有效地防止进水和曝气产生的悬浮污泥进入排水管,流动阻力小而自流排水量大的滗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滗水器,包括一个带旋转接头的浮筒自平衡系统和一个电机驱动的旋转堰管系统;所述带旋转接头的浮筒自平衡系统由浮筒、排水管、连杆、下旋转接头和总管等部件组成;所述电机驱动的旋转堰管系统包括旋转堰管、电机、同步传动装置、行程开关、固定件和上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管通过一对下旋转接头与两根对称的排水管垂直连接,排水管上端又通过一对上旋转接头与旋转堰管垂直连接;所述旋转堰管是在一段圆管上径向伸出一段矩形管道,上面伸出一条槽口即滗水口;
所述浮筒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件;所述连杆两端接有活动连接件,上活动连接件与浮筒的安装件连接,下活动连接件与旋转堰管两侧的旋转接头相连;
所述旋转堰管的左侧的法兰上径向装有两个摆杆,浮筒的顶部中间偏左处装有与旋转堰管的摆杆垂直对应的两个行程开关,在浮筒的顶部中间偏右处装有一个电机以及一个同步传动装置;电机驱动同步传动装置,当旋转堰管的滗水口处在低水位时,其中一个摆杆触到低水位的行程开关,电机停止;旋转堰管的滗水口处在高水位时,另一个摆杆触到高水位的行程开关,电机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滗水器,还可以为,所述同步传动装置可以为皮带轮传动装置、涡轮涡杆装置、齿轮减速装置等。
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连接件可以为铰接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旋转接头由轴承、90度弯折的导管和法兰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下活动连接件在导管的直角处与上旋转接头相连。
本实用新型浮筒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旋转堰管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它有着具有如下优点。
1、阻渣效果可靠。由于在曝气、进水过程中,滗水口完全离开液面,从而彻底阻止了浮渣进入排水管的途径。并且由于堰管是从液面处缓慢浸入,对水的扰动小,不会使下层的污泥泛起,确保排水水质。
2、流动损失小。由于没有阀片等结构,流动通道中的损失仅为弯头及分支流的损失。流动阻力的减小,可以大大提高相同管径管道的自流排水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实用于大流量的排水。
3、灵敏度高。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浮筒和摆杆的结构,滗水口高度随液位变化进行适时地自动调节。
4、系统的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滗水器的排水管采用两个相同旋转接头对称配置的结构,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承受因水面波动而产生的外部载荷的能力,另一方面只要加工精度及装配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大大减小旋转接头内部的倾覆力,从而减小轴衬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局部C-C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