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45913.5 | 申请日: | 2001-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863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B41F15/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巧玲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挂式 平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制网机用的供墨系统,具体指一种喷墨制网机上的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
国内现有的应用于喷墨制网机上的供墨系统有许多种,但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点是它们都要用微型电机将供墨盒处的墨水抽吸到喷墨头,这样增加了供墨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需要有专门的电路和控制芯片来控制电机的动作,并且电机转动时增大了机器的噪声;还有一点是其他的供墨系统都把供墨盒安装在固定机架上,喷墨头在移动时,喷墨头与供墨盒之间的墨管因被来回扭曲、摩擦,且供墨管容易老化、发硬而引起破损,造成墨水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能耗低、噪声低、生产成本低、供墨流畅和泄露几率小等优点的喷墨制网机用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以大气压及重力作为供墨系统的动力,利用虹吸原理来使供墨盒与喷墨头之间的墨水保持供求平衡的技术方案,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具体方案为: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包括喷墨头、供墨盒和墨管,喷墨头与供墨盒之间由墨管相连,其特征是喷墨头与供墨盒都与大气相通,供墨盒的位置稍低于喷墨头,喷墨头和供墨盒设置于可移动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与现有的应用在喷墨制网机上的供墨系统相比,具有较突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以后,喷墨制网机的生产成本降低;整机结构要比传统的简单并且紧凑;节省了电能;降低了供墨管老化破损引起墨水泄漏的概率,供墨流畅。本实用新型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是喷墨制网机上较实用的供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附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的具体结构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中:1.喷墨头 2.缓冲墨盒 3.供墨盒4.支架 5.墨管
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
后挂式平衡供墨装置的喷墨头1与供墨盒3都与大气相通,喷墨头1与供墨盒3间设置缓冲墨盒2,缓冲墨盒2与喷墨头1、供墨盒3之间用墨管5相连接。供墨盒3安装位置比喷墨头1要稍低,使喷墨头1处产生一定负压,防止喷墨头1上的墨滴随便滴下来。缓冲墨盒2既起到了缓冲从供墨盒3处补充过来的墨水的作用,还有分配墨水到喷墨头1上各小喷头的作用;并且可以调节缓冲墨盒2里墨水的多少。
喷墨头1、缓冲墨盒2、供墨盒3都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架4上。三者随支架4一起移动,缩短了供墨盒3到喷墨头1之间墨管5的长度,并且供墨盒3与喷墨头1之间的供墨管5也是随喷头一起移动,不会扭曲,因此彻底消除了因被来回扭曲、摩擦引起的老化现象。
当喷墨头1处的墨水被压电式喷墨头1(或其他如热泡式喷墨头)用外力强行喷出来时,缓冲墨盒2处的墨水自动补充到喷墨头1处,这时缓冲墨盒2内腔的气压减小,大气压又自动将供墨盒3处的墨水压到缓冲墨盒2里,以保持压力平衡。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平衡供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有缓冲墨盒2,也可以不用缓冲墨盒2而将供墨盒3处引出的供墨管5直接联接到喷墨头1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宏华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收割机前置式悬挂机构
- 下一篇:电缆防盗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