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耙子无效
申请号: | 01245467.2 | 申请日: | 200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94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以兰 |
主分类号: | A01B1/00 | 分类号: | A01B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耙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农作工具,特别是一种耙子。
背景技术
常规技术中的耙子的柄头由一张铁皮弯制成,柄头上部弯制及冷作成圆管形用以套插手柄。而柄头下部则完全由一个弯弧形接近半圆形的铁皮组成,该弯弧形部为柄头上部相对应管壁的连续,该弯弧形部另一端则与耙体固接,其固接处相对柄头上部圆管中心偏心。这样,使用过程中,通过手柄施加到耙体上的力的作用点既偏离手柄轴心也偏离耙体中心,使作用力在各耙齿上分布不均,也产生了相对耙体中心的转矩,不但使用不便,操作过程不顺畅,而且也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顺畅、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的耙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耙子,包括耙体、柄头和手柄,其结构要点为:柄头为一种圆管,该圆管中心处于耙体对称中心线上,其下端与耙体固接的接合部呈圆环形。
这样,整个柄头下端面均与耙体接合,不但连接强度好,而且接合部中心与柄头中心乃至手柄中心、耙体中心均重合。
必须强调说明的是,人们历来认为耙子是由铁匠铺打铁而成,其形体构造也理应这样而一成不变,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却对此司空见惯的历史性农具进行改革,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克服技术偏见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耙子还包括一种倒角部,倒角部环围在柄头底端外圈并跨接在柄头与耙体之间。
并且柄头内腔制造有内螺纹,柄头与手柄螺旋连接。
耙体上的耙齿为偶数个,并沿耙体中心线对称分布。
同时耙齿断面呈椭圆形。
实际使用过程中,耙子的齿通常选择四齿或六齿。
本耙子所述手柄可以是一种轻质金属棒,具体可以是一种铝合金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手柄施加到耙体上的作用力通过耙体对称中心线再予以均匀分散,操作顺畅,使用方便而可以得心应手,且连续强度好,不易损坏;手柄与柄头连接方式改插套连接为螺旋连接,不但连接、拆卸方便,连接强度好,而且手柄可以改传统木棍为轻质金属棒。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克服技术偏见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耙体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耙体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耙子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的耙子,包括耙体(1)、柄头(2)和手柄,柄头(2)为一种圆管,该圆管中心处于耙体(1)对称中心线上,其下端与耙体(1)固接的接合部呈圆环形,其内腔制造有内螺纹,便于与手柄螺旋连接,手柄是一种铝合金棒。
同时还有一倒角部(3)环围在柄头底端外圈并跨接在柄头(2)与耙体(1)之间。耙齿具有四个,并沿耙体中心成对称分布。耙齿断面呈椭圆形。柄头(2)与耙体(1)之间的夹角为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以兰,未经黄以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