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无效
申请号: | 01245134.7 | 申请日: | 200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8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格尔顿传动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40 | 分类号: | F16D6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整 刹车 间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制动磨擦片及制动鼓之间间隙自动调整的调整臂。
据有关专利文献检索,现在国内国产车上的刹车调整臂一直是靠人工来调整制动鼓与磨擦片之间的间隙,使之能满足汽车制动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但是由于这种调整主要靠人工进行调整,绝不可能保证汽车刹车系统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而对驾驶员来说,制动间隙的大小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一直是安全行车的隐患,特别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频繁制动,其磨损更快,如不及时调整制动鼓与磨擦片间的间隙,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是利用汽车在行驶中每一次制动来对制动鼓与磨擦片之间的间隙进行微调,经数次后,使制动间隙处于最佳位置,从而保证制动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是由壳体、压力弹簧、扭力弹簧、齿轮、齿条、蜗轮、蜗杆、控制单元、回复弹簧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蜗杆轴后端与压力弹簧相连,蜗杆轴的前端用螺帽与外壳连接;在蜗杆轴的前端分别设置带有内花键的齿轮和带有内花键的离合环,离合环的端面为伞形花键,与蜗杆轴端伞形花键相啮合,与扭转弹簧一起,组成一组单向离合器,齿轮的外侧设有齿条,齿条的一端与齿轮相啮合,齿条的另一端设有弯头和回复弹簧,并将其安装在开有凹槽的控制单元内。
本实用新型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通过汽车的刹车给予的动力,在刹车控制盘的作用下,带动齿条、齿轮、离合环,使蜗杆、蜗轮作相对运动,该设计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使用安全,无需驾驶人员进行刹车装置的调节,就能达到自动调整刹车间隙到最佳状态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向剖视图。
1、压力弹簧 2、齿轮 3、外壳 4、离合环5、蜗杆轴 6、扭力弹簧 7、齿条 8、控制单元9、蜗轮 10、弯头 11、凹槽 12、回复弹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调整刹车间隙的调整臂是由外壳3、压力弹簧1、扭力弹簧6、齿轮2、齿条7、蜗轮9、蜗杆轴5、控制单元8、回复弹簧1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蜗杆轴5后端与压力弹簧1相连,蜗杆轴5的前端用螺帽与外壳3连接;在蜗杆轴5的前端分别设置带有内花键的齿轮2和带有内花键的离合环4,离合环4的端面为伞形花键,与蜗杆轴5端伞形花键相啮合,与扭力弹簧6一起,组成一组单向离合器,齿轮2的外侧设有齿条7,齿条7的一端与齿轮2相啮合,齿条7的另一端设有弯头10和回复弹簧12,并将其安装在开有凹槽11的控制单元8内。
在制动时,制动分室推杆推动外壳3沿箭头方向绕凸轮轴轴线转动,齿条7随之下移,因控制单元8是固定不动的,当齿条7上的弯头10碰到控制单元8内凹槽11下沿面时,完成正常行程,消除了正常间隙。因为有过大间隙存在,制动分室推杆继续推动外壳3转动,但此时齿条7被控制单元8内凹槽11下沿面挡住而不能再下移,被迫上移,带动齿轮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左旋的扭力弹簧6使齿轮2滑过,直至制动衬片碰到制动鼓而完成多余行程,消除了过大间隙。接着制动分室推杆完成弹性行程,制动衬片紧紧压在制动鼓上而实施制动。放松制动时,制动分室推杆回位,首先消除弹性行程,当推杆继续回位时,齿条7上的弯头10开始离开控制单元8内凹槽11下沿面向上移动,直至碰到凹槽11的上沿面而消除正常行程。推杆继续回位,外壳3带动齿条7继续上移,但此时弯头10被凹槽11上沿面挡住无法上移,被迫下移,带动齿轮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扭力弹簧6紧压在齿轮2、离合环4的内花键面上,离合器处于吻合状态,带动蜗杆轴5转过一个角度,从而使蜗轮9转过一个相应的角度,使磨擦片张开而完成过大间隙的调节。制动分室推杆和调整臂内齿条7均回复到原始位置。
在以后的制动(调节)过程将不断循环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最佳位置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格尔顿传动轴有限公司,未经靖江格尔顿传动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鳄合式书画装裱机用的干湿两用换气式机座
- 下一篇:饮料瓶佩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