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温贴肤组合炙疗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4931.8 | 申请日: | 200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942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举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举权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温贴肤 组合 炙疗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医疗保健的灸疗器具,特别是一种控温贴肤组合灸疗器,包括灸疗器本体以及与灸疗器配套销售使用,达到“控温贴肤”效果的艾条与药、艾片。
艾灸疗器既能治病,又能保健长寿,因此在医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但从目前艾条灸疗法普及的情况来看,与它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还很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尚没有一套高品质的使用效果好的灸疗器具以适应使用者的要求。
灸疗器是通过置于燃艾室内的艾条燃烧,使灸器升温并作用于灸器药片仓中设置的药、艾片,使药、艾片的药力渗透至人体皮肤的相关穴位,达到治疗和保健效果。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灸器的温度,温度太高会烫伤皮肤,温度太低则药力渗透不足。而灸器的温度又与艾条尺寸、燃烧速度、药、艾片的厚度以及灸器的进风结构密切相关。另外,人们使用灸器时,希望温度适宜的同时,还希望艾条燃烧可靠,中途不熄灭,特别是在人体步行或骑车时,照样能够进行可靠、方便的灸疗,另外,还希望艾条燃烧后的灰烬不要外溢污染身体。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自动控温灸疗器(01204142.4)”、“灸疗器中的一种药片与艾条(01217877.9)”以及“自动控温架式灸疗器(01217952.3)”等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项改进申请。在上述几项申请中,本申请人在燃艾室外罩的进风口处设置了温控双金属片,试图以此来自动控制燃艾室中艾条的燃烧温度,但实际使用中发现,对双金属片的要求较高,若对温度变化反应太灵敏,则使灸器温度变化过于频繁,若对温度变化反应不灵敏,则达不到调温的效果。另外,提出的柔性药片结构尚需进一步完善。根据中医治疗机理及使用实践,要求最佳灸疗温度在40-45°范围,本申请根据上述要求,设计了燃艾室固定的进风导流片的角度范围及相应的艾条与药、艾片,并对主要用于施灸穴位和压痛点的架式灸疗器(艾条在燃艾室内竖直放置)及主要用于面积较大部位施灸的盒式灸疗器(艾条在燃艾室内水平放置)分别给出了满足最佳施灸温度的结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控温贴肤组合灸疗器,包括燃艾室、设有若干进风口的燃艾室外胆、艾条、药艾片以及药片仓等基本部件,其特征是燃艾室为金属丝网构成的杯状体,在外胆的进风口与燃艾室之间设有与进风口对应的导流片,导流片与进风口之间设有夹角。导流片可固定在外胆在内壁面上,导流片沿外胆内壁面一周同相夹角或双向夹角布置,也可在外胆与燃艾室之间设置一导流环,导流环上设有若干与外胆通风口对应的导流窗口,导流窗口上设有向内开启一定角度的导流片。导流片为直片或弧形片,在外胆环壁上进风口面积占外胆环壁总面积1/3-1/4的条件下,导流片与进风口的夹角为10°-15°。燃艾室的金属丝网为30-50目。药、艾片为二层无纺布之间冷压成形的药、艾粉饼,粉饼周边的无纺布之间粘接。外胆顶面及药片仓顶面最好为相同的弧形面。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架式灸疗器的一个实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盒式灸疗器的一个实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用于盒式灸疗器另的一个实例;
图4、5为导流环与导流片的另一种结构。
图1所示的控温贴肤架式灸疗器与在先申请的“自动控温架式灸疗器”(01217952.3)的主体结构相同,所不同之处一是将燃艾室6由镂空的金属杯体改成了金属丝网杯体,其目的是使艾火及艾灰不会溢出,既安全又清洁;二是将温控双金属片5改成了与温度无关的普通金属导流片(其他材料也可),翅曲角度固定;三是药片2原来只是二层无纺布中间夹药粉,当药片柔性变形时,药粉易洒漏或不匀,现改为先将药粉冷压于二层无纺布之间成饼状,且无纺布尺寸大于药饼尺寸,周边二层无纺布之间粘结,可将中间的药片饼定位。其余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同在先申请,1为支架,3为外胆,4为磁片,7为艾条,8为艾条支架(兼药片仓),9为上盖,10为上盖板,11为双面胶带,12为保温罩。使用方法也与在先申请相同:艾条燃烧后,向外胆传热,外胆3顶在药片2至支架1内的底面孔,底面通过胶带11固定于人体某一穴位处,实施贴肤灸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举权,未经杨举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