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1244535.5 | 申请日: | 2001-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81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56 | 分类号: | B29C49/5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进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机构,尤其是一种塑料吹塑成形机的开、合模机构。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95246446.2、名称为“吹塑机大中型合模机构”,该专利是这样来解决前、后模板支承于机架的底座上的,即在前、后模板的下方两侧延接一支架,在各支架的下方设置滚轮组件,并在机架的底座上设置导轨组件,以供滚轮组件与其构成滚动副;还有,为解决前、后模板在合模时的同步运行问题以及旨在支承一时导杆,故在后模板与牵引板之间设置有一箱体封闭的前框架,前框架的下部与吹塑成形机的机架的底座相固定,中部设置齿轮齿条副,以供一对端部分别固置在后模板和牵引板上的前、后齿条与其啮配,前框架上对角设置支承套,以使呈对角布置的一对导杆的端部与其构成悬臂支承。可见上述结构是通过滚轮组件及导杆来共同支承内、外模板乃至安装在内、外模板上的模具的重量的,然而,由于导杆毕竟是细长形的杆件结构,不可避免地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易引起变形,这种变形的后果则最终会殃及制品质量,而且导杆组件与滚轮组件的配合仅能解决支承问题,面对前、后模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向二侧幌摆的问题则无法克服。再有,开、合模机构的定位是通过设置于前框架上的支承套同导杆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的,由于前框架自身结构的不合理性,整个开、合模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左右幌动,而这种幌动无法由导杆予以支承,因为前框架上的支承套与导杆的连接实质上构成了悬臂连接,所以,不可能也无法消除所产生的幌动量,久而久之,因导杆变形而使整个开、合模机构丧失作用。还有,箱形封闭结构的前框架既体积庞大、增加制造成本,又使整机结构无法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意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缩小吹塑机整机体积的、且可保证导杆不易出现变形和在开、合模动作时部件不会出现幌动的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开、合模机构,由前、后模板9、7、牵引板2、一对导杆5、3、油缸22、前、后模板同步运动装置组成,所述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的下方二侧分别设有滑动块11、13、19,滑动块11、13、19分别与固置在塑料吹塑成形机的底座12上的对应之导轨14相配合形成导轨副;所述前、后模板同步运动装置固定在底座12上,并与牵引板2和后模板7下方之中央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作了上述改进并省去了前框架,使一对呈对角设置的导杆5、3的连接形式更为合理,且可缩短其长度,因而不易出现变形;由于变原来的滚轮组件与导轨组件配合形式为滑动块11、13、19与导轨14配合形成的导轨副形式,既可起到应有的支承作用,又可消除前、后模板9、7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幌动因素;由于省去了前框架而将前、后模板同步运动装置连接在牵引板2和后模板7下方之中央,因而更具结构上的合理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缩小塑料吹塑成形机整机体积、降低制造成本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模板同步运动装置由齿轮箱18、齿轮17、齿轴15、16组成,齿轮箱18通过一横梁固定在塑料吹塑成形机的底座12上,齿轮17装置在齿轮箱18内,齿轴15、1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后模板7和牵引板2上,另一端则与齿轮17啮配。当后模板7向右位移以及在牵引板2的牵引下使前模板9向左位移时,二块模板的相向位移距离则由一对与齿轮17啮配的齿轴15、16来保证,从而实现前、后模板9、7相向同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下方二侧分别设置的滑动块11、13、19可分别在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的下方一体加工而成,也可将滑动块11、13、19另行加工后用螺栓固设于或焊固于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之下方。同理,导轨14既可以在底座12上一体加工,也可以另行加工后用螺栓固设于或焊固于底座12上。滑动块11、13、19和导轨14两者也可采用直线导轨副,并用螺栓分别固设于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之下方及底座12上。滑动块11、13、19与相应的导轨14的滑配具有优于以往所采用的滚轮组件与导轨组件相滑配的优点,因为它们虽然都起到支承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的作用并保证其滑动,但滚轮组件与导轨组件的滑配难以消除前、后模板9、7和牵引板2在动作过程中出现的幌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对导杆5、3呈对角设置,直接依序穿过牵引板2、后模板7、前模板9上方一侧,二端用一对固定螺母10紧固;导杆3也直接依序穿过牵引板2、后模板7、前模板9下方一侧,二端用一对固定螺母20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榫锁扣地板
- 下一篇: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断相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