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旋混合反应罐无效
| 申请号: | 01244218.6 | 申请日: | 2001-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88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栾希炜;陈杰;罗庆生;曹会哲;丁慧;呙如地;毕振谦;崔月岭;肖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52;B01D17/0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0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 混合 反应 | ||
一、所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的涡旋混合反应罐。
二、背景技术
经检索查阅尚未发现有相关结构的涡旋混合反应罐。
油田采出水不仅为原油所污染,而且它在高温、高压的油层中溶解了地层中的各种盐类和气体;在采油过程中,从油层里携带许多悬浮固体;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掺进了各类化学药剂;采出水中又含有大量有机物,有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助长了细菌的繁殖。总之,采出水是含有多种杂质的废水。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起步于五十年代,历经四十年的研究应用和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技术体系,但随着采油技术的提高,采出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用“三采工程”,向地下注入了大量的驱油剂,采出液中也相应含有驱油剂成分,而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了很大提高,这就给油田采出水处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难点。
经对胜利石油管理局所属各采油厂含油污水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做过调查分析,发现作为液-液、液-固非均相分离的采出水除油、除悬浮物最经济的办法仍然是重力法,即利用水、油、悬浮物的密度差异,使水中的分散油滴、悬浮物浮升沉降而将三者分离。
混合反应的好坏又是影响沉降罐处理效率的直接原因。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将涡流与旋流技术和“亚微观传质”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开发了集旋流、涡流于一体的涡旋混合反应罐。
包括罐体、设在罐体内的旋流腔、涡流筒、配水喷嘴、旋流反应筒、中心管及设在罐体上的进液口、排泥放空口、进气口、出水口,罐体呈园筒形,上下端设有椭圆形封头,在罐体内部自下而上设有筒形旋流腔(A)、旋流腔(A)的中心设有锥形涡流筒(B)、其上设有筒形水流分配腔(C)和水流分配腔上的筒形旋流反应筒(D),在旋流反应筒(D)底部中心至罐体上封头中心设有中心管(E)。
在旋流腔(A)上部圆侧沿罐体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d),罐体下端设有排泥放空口(e),罐体中部设有人孔(a),罐体顶端设有进气孔(b)和出水口(c)。
设在旋流腔(A)中心的涡流筒(B)呈锥形,锥角为30°-45°,进口小,出口大,进口被若干根支撑所支撑,支撑下端焊在罐体下封头上,出口与水流分配腔(C)的底部所设的中心孔的周边焊接一起。
在水流分配腔(C)上顶若干圆周线的切线方向上布有若干个喷嘴(f),喷嘴(f)由弧形斜板与底版焊接而成,向上仰角45°。
在旋流反应筒(D)下部罐体侧部设有圆形人孔(a)
本实用新型与现用的污水处理混合反应装置相比,增加了水流的剪切力度,大幅度提高了水流中颗粒的碰撞和传质速率,充分发挥了水处理药剂的作用,使反应时间缩短至5-10分钟,混合时间仅为3-30秒钟,其处理能力较常规技术增加50-100%,投药量可节约10-30%,运行安全可靠,适于各种水质。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涡旋混合反应罐顶俯视图
图3是配水部分上俯视图
图4是喷嘴示意图
图5是喷嘴A向示意图
图1中,A为筒形旋流腔,B为涡流筒,C为水流分配腔,D为旋流反应筒,E为中心管。
图1中,a是人孔,b是进气孔,c是出水口,d是进水口,e是排泥放空口,f是喷嘴。
五、实施例
为清楚表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
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设在罐体内的旋流腔、涡流筒、配水喷嘴、旋流反应筒、中心管及设在罐体上的进液口、排泥放空口、进气口、出水口,罐体呈园筒形,上下端设有椭圆形封头,在罐体内部自下而上设有筒形旋流腔(A)、旋流腔(A)的中心设有锥形涡流筒(B)、其上设有筒形水流分配腔(C)和水流分配腔上的筒形旋流反应筒(D),在旋流反应筒(D)底部中心至罐体上封头中心设有中心管(E) 。
在旋流腔(A)上部圆侧沿罐体切线方向设有进水口(d),罐体下端设有排泥放空口(e),罐体中部设有人孔(a),罐体顶端设有进气孔(b)和出水口(c)。
设在旋流腔(A)中心的涡流筒(B)呈锥形,锥角为30°-45°,进口小,出口大,进口被若干根支撑所支撑,支撑下端焊在罐体下封头上,出口与水流分配腔(C)的底部所设的中心孔的周边焊接一起。
在水流分配腔(C)上顶若干圆周线的切线方向上布有若干个喷嘴(f),喷嘴(f)由弧形斜板与底版焊接而成,向上仰角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