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啤酒、饮料保鲜桶无效
申请号: | 01243942.8 | 申请日: | 200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87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彭杰;严焕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华保鲜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77/06 | 分类号: | B65D77/06;B65D85/7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啤酒 饮料 保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装啤酒、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各种果汁、奶制品等保鲜桶,具体地说是对现有的保鲜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以市场上销售的啤酒保鲜桶这一实例来讲,大多数均为非真空啤酒保鲜桶,在放酒时,必须放入空气或充入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才能放出酒,这样即造成酒与空气相接触,易使啤酒变质、污染并且降低了啤酒的口味。为此,出现了一种真空啤酒保鲜桶,它采用拆叠式内胆,可自动伸缩。该保鲜桶的目的是,在放酒时,酒与空气不接触,试图依靠拆叠式内胆自身张力将酒排出。但上述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较大的缺陷:由于在注酒过程中,注酒压力一般在0.1~0.15Mpa之间,因而注酒器与内胆之间形成了0.1~0.15Mpa的压力差,当压力差大于0.05Mpa时,会使啤酒内的CO2气体迅速析出,因而上述0.1~0.15Mpa压力差足以使啤酒内的CO2气体析出,使灌装啤酒过程中桶内迅速产生大量CO2气体而导致灌不满啤酒,形成气与酒共存的现象,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使该保鲜桶无法为市场所接受。为了改进该技术方案存在的上述缺陷,人们以发明了一种啤酒桶,它在保鲜桶顶部设置一可与内壳的内腔连通或关闭的充气阀。在灌酒时,通过充气阀向内腔内注入压缩空气,使内壳腔形成压力在0.1Mpa左右的背压腔,因而折叠内胆始终受到约0.1Mpa左右的压力,此时,接通灌酒阀灌酒,灌酒压力在0.12Mpa左右,两者的压力差仅在0.02Mpa左右(在0.05Mpa以下),灌酒过程中不会有CO2气体析出,因而可保证灌满酒,酒与空气始终不接触,实现了真空保鲜。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灌酒工序过于复杂,需配置压缩机供气,在灌酒过程中,压力差过小不易控制掌握,上述缺陷使该保鲜桶仍难以市场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灌酒工序复杂、麻烦,难以实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外壳、保温层、内胆,内胆下部设有进、放酒通道,其特征在于:内胆下部有一开口,在内胆腔体内装有一具有强伸缩性的乳胶囊,该乳胶囊外形为口袋状,其开口端套装固定在内胆的开口端,乳胶囊内腔与进、放酒通道连通,内胆腔有与大气相通的气孔。
在内胆的开口处套装有压环,乳胶囊的开口翻边套在压环的边沿上,并通过内胆与压环将其固紧。
气孔设在内胆顶部,该气孔与通气管连通,其出口设在保鲜桶的下部。
在进、放酒通道腔内装有一弯管,该弯管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内胆开口处的外壁上。内胆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孔与桶外大气相通,达到平衡压力的作用。
外壳是由上、下两部分组装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采用装在内胆腔内的乳胶囊来盛酒,灌酒时,乳胶囊膨胀起来,内胆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口排出,很快就会将酒灌满,因而灌酒容易、快速、方便,并省去了压缩机等设备。2、放酒时,囊内啤酒依靠自身压力和乳胶囊的弹力自动流出,因而在灌酒、放酒过程中,桶内啤酒始终不与空气接触,从而实现了啤酒保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1、保鲜桶;2、密封环;3、上外壳;4、通气管;5、乳胶囊;6、内胆;7、压环;8、进、放酒通道;9、下外壳;10、O型密封圈;11、保温层;12、弯管;13、进出酒阀;1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华保鲜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华保鲜容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3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