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流式循环除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243742.5 | 申请日: | 200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隆;王伟文;张志炳;刘继泉;周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4C5/26 | 分类号: | B04C5/2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宫乃斌 |
地址: | 26604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流 循环 除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风除尘器,更明确地说是一种利用两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组合连接可以去除含尘气体中普通以及小到0.5~3μm的尘粒的环流式循环除尘系统。
ZL92106712.7号中国专利推出了一种环流式旋风除尘器。这种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压降低、除尘效率高,可以去除3.0μm以上的尘粒,已成功应用于复合肥干燥、硫酸生产、流化床反应等系统的除尘,效果良好。但是,用它去除3.0μm以下的尘粒困难则较大。目前有些工业排放气中(如工业窑炉、锅炉、烟道气等),含有1μm左右及0.5~3μm的粉尘较多。要去除这部分粉尘,目前可以用电除尘或布袋除尘的方法。但布袋除尘的设备投资很高,电除尘则更高,一般要几十乃至几百万元。而且,不适合于处理高温、易燃、易爆气体,布袋除尘还存在尘粒容易糊袋等缺陷。总之,目前去除0.5~3μm左右的粉尘难度很大,除尘的成本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但能去除较大粒径的粉尘,而且能去除0.5~3μm左右的细小粉尘,设备投资少、除尘成本低的环流式循环除尘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外筒体、以支撑架与外筒体同轴心固连的内筒体、固连在外筒体下端的锥筒体、连接在锥筒体下端的排灰管、固连在外筒体顶部的封头、固连在封头上的中心排气管和穿过外筒体下部切向接入内筒体的进口管所构成的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组成。它实则由两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组合而成。前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外筒体上再加接一柱状筒体,筒体的顶部边壁处还与一矩形管相连通,而此矩形管即为第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管。第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排气管连接一风机,由风机将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排气送入第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循环管中。循环管切向接入柱状筒体的下部。换句话说,第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外筒体上端和封头下端之间还可以连接着一个柱状筒体,第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管连接在这个柱状筒体的顶部边壁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进行一次除尘。含尘流体自下而上旋转上升,细粉尘在旋转上升时逐步向壁面靠拢。柱状旋风筒体的高度可通过stokes公式计算。到达一定高度时,中心处0.5μm以上的粉尘含量已很低,予计对0.5~1.0μm粒度粉尘的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洁净气体从上部中心处的中心排气管排出。同时,粉尘和部分气流从封头下的边壁经矩形管进入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进行二级除尘。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排气管返回接入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管,重新循环参与一级除尘。由于细粉尘不从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顶部的中心排气口排出,循环气中的细粉尘浓度提高,二级除尘总能除掉一部分细粉尘。浓度达到一定时,形成平衡。如此循环,可使整个系统的除尘效率达95%以上,分割粒径d50降至0.5μm以下。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进口管可以有多个。但由其进入的含尘气体应同向旋转。柱状筒体上的出口矩形管也为切向。内筒体可以带有导流件,有利于含尘气体的旋转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这样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去除小至0.5μm以下的尘粒、除尘效率高、投资少、除尘成本低的环流式循环除尘系统。其除尘效率可达95%以上。它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窑炉、锅炉、烟道气等工业排放气的除尘中。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实施例1的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由外筒体1、以支撑架2支撑的内筒体3、锥筒体4、排灰管6、封头7、中心排气管8、位于外筒体1下部的进口管9、外筒体1上端和封头7下端之间连接的柱状筒体5和连接在柱状筒体5的顶部边壁上的矩形管10所组成。外筒体1和柱状筒体5之间以盖体20连接。矩形管10切向接入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亦即其进口管。二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由外筒体11、支撑架12、内筒体13、锥筒体14、排灰管16、封头17、排气管15构成。排气管15将部分含尘气体通过风机18返回一级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以循环管19切向接入其柱状筒体5下部,循环除尘。
实施例1可以去除普通及粒径小至0.5μm以下的粉尘。对于中径为3μm的分子筛粉末的除尘效率可达到98%以上,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泥窑炉、锅炉、烟道气等工业排放气的除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化工学院,未经青岛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37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均匀高效率侧发光背光源
- 下一篇:一种双向八边形孔的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