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钻电锤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1872.2 | 申请日: | 200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7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熊细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细堂 |
主分类号: | B25D17/14 | 分类号: | B25D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1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钻 电锤 吸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电钻电锤(即冲击电钻)工作时产生的粉尘的吸尘装置,尤其是能依附电钻的电机动力工作即时吸尘的吸尘器。
目前,公知的清除电钻电锤工作产生的粉尘的方法,大都是在电钻电锤工作之后进行。由于电钻电锤工作时产生的灰尘大量飞扬弥散在空气中,工作者饱受扬尘之苦,不仅污染环境,还因吸入大量粉尘易导致矽肺病,而清扫洗除工作场所已飞扬开来的无孔不入的粉尘更是艰难,尤其是在已装修好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内作业,防止粉尘飞扬污染是建筑装修行业的一大难题。国外已有一种专用吸尘器,但因其采用独立电机驱动吸尘风扇吸除粉尘,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大,且携带不方便,使用麻烦,因此,没能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钻电锤专用吸尘器,它不用独立电机驱动,而是依附电钻电锤的电机动力工作,能既同步又即时地吸除工作粉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钻电锤工作时,电机、钻夹头、钻杆、钻头同步转动,钻(冲)击工作物产生的粉尘,经钻杆排尘螺线槽排出工作物面;在电钻电锤的钻夹头或钻杆上设置依附其电机动力能随之同步转动的吸尘风扇;自工作物面钻孔口开始,设置能随钻头进动的密封伸缩粉尘通道包围在钻杆、钻夹头、风扇外作为粉尘风道,再密封连接排风管到滤尘袋;设置与工作物面吻接的粉尘风道入口处吸盘,吸盘上设置数条渐开线进气道引入空气。工作时,把吸尘器套上钻杆或钻夹头,把钻(冲击钻)头指定工作点,让吸盘吻接在工作物面上,接通电源,钻杆、钻夹头随电机转动,钻头工作产生粉尘;吸尘器风扇亦同步转动,在吸盘与风扇之间的风道产生负压,使吸盘吻紧工作物面,同时从渐开线进气道吸进空气形成涡流,吹散钻杆排尘螺线槽和钻孔中排出的粉尘,形成定向高速粉尘气流,经风扇后通过排风管进入滤尘袋。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电钻电锤工作产生的粉尘只能随气流通过密封的通道流动到指定的滤尘(储尘)袋中,避免了工作粉尘飞扬在空中形成的污染;吸尘器依附电钻的电机动力而工作,仅增加风扇、风道、钻杆传动器等,结构简单、节能明显、制造与使用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钻夹头风扇吸尘器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钻杆风扇吸尘器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涡管风扇吸尘器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工作物(如墙)面 2、钻头 3、钻杆(有排尘螺线槽) 4、钻夹头 5、电钻机壳 6、钻夹头风扇 7、吸尘器机壳 8、圆锥螺旋弹簧 9、皮套 10、钻孔口 11、吸盘 12、吸盘进气道 13、吸尘器排尘嘴 14、排尘风管 15、滤尘袋 16、钻杆传动器 17、钻杆风扇 18、钻杆风扇中空转轴 19、钻杆风扇前轴承 20、钻杆风扇后轴承 21、圆锥摩擦离合器 22、离合器轴承 23、绷紧弹簧24、蜗管风扇 25、蜗管风扇轴承 26、相交轴直齿传动器
图1中,钻夹头旋转风扇(6)直接夹紧在钻夹头上;吸尘器机壳(7)包围在钻夹头风扇(6)外,吸尘器机壳(7)有排尘嘴(13)密封连接排尘风管(14),再连接滤尘袋(15);吸尘器机壳(7)一端夹配在电钻机壳(5)上,另一端密封连接皮套(9),皮套(9)内用圆锥螺旋弹簧(8)支撑形成风道并可随钻头(2)进动而伸缩。皮套(9)的另一端密封连接吸盘(11),吸盘(11)上有进气道(12)。吸盘(11)、皮套(9)、吸尘器机壳(7)联合包裹着钻孔口(10)、钻杆(3)、钻夹头(4)与钻夹头风扇(6)形成密封粉尘风道。工作时,钻夹头风扇(6)与钻夹头(4)、钻杆(3)、钻头(2)同步转动,钻头(2)钻击工作物(1)产生的粉尘由钻杆(3)上的排尘螺线槽排出工作物面(1),落在钻孔口(10)附近,由于钻夹头风扇(6)转动形成的皮套(9)内负气压,既使吸盘(11)紧贴工作物面(1),又从吸盘进气道(12)中吸进空气,在钻孔口(10)附近空间形成涡流,吹散粉尘产生粉尘风,沿圆锥螺旋弹簧(8)支撑的皮套(9)、钻夹头风扇(6)、吸尘器机壳(7)、排尘嘴(13)、排尘风管(14)定向流到滤尘袋(15)。使用圆锥螺旋弹簧(8)既支撑皮套(10)形成风道,又能减少因配置吸尘器而影响钻孔深度,还能随时把吸盘(11)压紧在工作物面(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细堂,未经熊细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1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分离式可回收帮锚杆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安全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