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爆破热喷罐无效
申请号: | 01240318.0 | 申请日: | 200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山银;徐培训;姜元平;张省让 |
主分类号: | D21B1/36 | 分类号: | D21B1/36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30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破 热喷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麦草、蔗渣、木片等为原料,采用汽蒸爆破法生产高得率本色浆的爆破热喷罐。属于造纸行业制浆和饲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是98232239.9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的爆破热喷罐装置。它存在的技术缺陷是:第一、爆破热喷罐的结构不合理、造价高、制造难度大、无技术实用意义。具体表现在背景技术的罐体下端用常规封头。为了使排放汽浆顺利,内面又加了一层60°圆锥体,在圆锥体上钻有300~600个φ2-3的小孔,致使热喷罐制造困难,圆锥体磨损后不易更换。所谓打小孔的目的是锥体不受压,并非称谓“以多孔锥底线分界,上为蒸煮室,下为水一汽(气)室”。实践证明多孔锥度与下封头形成的空间使用一段时间后总有浆纤维进入,形成碳化堆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第二、爆破热喷罐喷爆部位的管座、U型托环、导汽出浆管、多孔截料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设计思路与实践不符。管座上部固定焊接多孔锥,内螺纹与导汽出浆管连接,下部通过U型托环与下封头底面相互焊接,形成蒸汽通道,使三通进入的蒸汽除进入罐体蒸煮料外,从管外经过多孔截料器、U型托环与管座焊接的间隙内,进入所谓“水一汽(气)室”,使内外压力平衡,解决多孔锥单面受压。但多孔截料器与导汽出浆管一端焊合,致使导汽出浆管磨损后更换困难。管座与多孔锥焊合部分形成喇叭状,是汽浆喷放时流速最高,磨损最大部分,恰恰管座是焊死的,磨损后根本无法更换;虽然把导汽出浆管与管座设计成螺纹连接。只更换导汽出浆管,不更换管座就达不到修复导汽出浆管,内径磨损过大,造成喷放裂解纸浆质量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推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维修方便,符合喷爆工艺的汽源质量要求,可大大降低制浆成本,缩减投资,实现高质量制浆的爆破热喷罐。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爆破热喷罐装置,它包括罐体总成部分。其改进部分在于爆破热喷罐的下半部分由与罐体35焊接的圆锥封头22、不锈钢内衬23及法兰24、喷爆管25、法兰缩口接管26、三通焊合27组成。具体地说,罐体35的下端装有带不锈钢内衬23的圆锥封头22,在圆锥封头22的下部通过螺栓组件依次将法兰24、喷爆管25、法兰缩口接管26、三通焊合27组成。罐体35的下端装有带不锈钢内衬23的圆锥封22,在圆锥封头22的下部通过螺栓组件依次将法兰24、内装钨钢喷爆管25的法兰缩口接管26和三通焊合27固定连接为一体。爆破热喷罐的自控部分包括自动供料31、自动进料32、自动排气33、低压汽给36、中压给汽37、自动喷爆38和自动控温34;它们均由电控台12控制。具体地说,①、自动供料31是指安装在水平刮板输送机下部的带电磁阀K1的气缸F1;②、自动进料部分32是指设置在爆破热喷罐罐体35进料口内的装有电磁阀K2的气缸F2,和置于进料口中央并带钢丝绳的密封盖M;③、自动排气33是指安装在罐体35排气口上,并装有电磁阀K3的气动球阀S7、安全阀S11和手动截止阀S1;④、低压给汽36是指装在热喷罐下部进气口上,并装有电磁阀K4的气动球阀S8、逆止阀S5和手动截止阀S2;⑤、中压给汽37是指装在热喷罐下方进气口上,并装有电磁阀K5的气动球阀S9、手动截止阀S3和逆止阀S6;⑥、自动喷爆38是指装在热喷罐7底部喷爆口处的带电磁阀K6的气动球阀S10;⑦、自动控温包括装在罐体35上部的温控器34。同时喷爆管25采用钨钢高温粉末冶金制件,以提高其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爆破热喷罐关键部位设计简单、经济实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浆得率>70%,制浆成本降低40%),保证纸浆质量稳定,而且易损件更换、维修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及其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破热喷罐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
9—空压机 12—电控台 22—圆锥封头
23—不锈钢内衬 24—法兰 25—喷爆管
26—法兰缩口接管 27—三通焊合 31—自动供料
32—自动进料 33—自动排气 34—自动控温
35—罐体 36—低压给汽 37—中压给汽
38—自动喷爆
M—密封盖 F1、F2—汽缸
K1、K2、K3、K4、K5、K6—电磁阀
S1、S2、S3、S4—手动截止阀
S5、S6—逆止阀S7、S8、S9、S10—气动球阀 S11—安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山银;徐培训;姜元平;张省让,未经杨山银;徐培训;姜元平;张省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0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风扇的导流装置
- 下一篇:清洁环保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