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漠雾螺旋收尘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0145.5 | 申请日: | 200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861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何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观龙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明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漠雾 螺旋 收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尘装置,尤其是一种水漠雾螺旋收尘器。
目前水泥、火电、锅炉、冶金、铸造建材的粉尘排放环保收尘设备,大都是采用干式收尘办法,例如布袋除尘器,扩散式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价格偏贵,使用故障多,维修费用高,收尘效益因故障多而下降,为此使用者大为烦恼,为解决此种烦恼,偶有利用喷雾湿式除尘的办法,但终因缺乏合理的设计难以实施达标收尘愿望。对此各大企业都渴望有能达标收尘适合环保要求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湿法、有效而不易出故障的达标排放实用水漠雾螺旋收尘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是由两个收尘螺旋筒组成主体,配以抽风机结合沉淀池,清水池、清水泵循环使用而成。即内设多层螺旋隔板3、中心水管4、喷头5的两只收尘筒体2、12组成两级收尘器主体,两筒体外下部之间设置抽风机气口9、11联接抽风机10,底部为锥形集水尘端盖7、16,筒体2顶部设粉尘气体进气口1,筒体12顶部设清洁空气出口25。在两筒体的出料口8、17连接管道18通沉淀池20;沉淀池旁的清水池22出水口连接两筒体、12的供水口6、15。
整个除尘器结构及工作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由于含尘气体受抽风机的抽鼓作用被迫多次猛力冲击磨擦隔板筒壁水漠,而水漠是液漠流动,所有的粉尘均被湿染沉重坠落与气体分离,随水漠雨雾冲刷流动顺螺旋卸下,无粘积能力和堆积机会,加上喷头孔均有防堵塞,筒内材料全部采用不锈材料,收尘器就不担心锈坏故障。给使用收尘器的工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
该收尘器由于采用湿法收尘,设计先进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收尘效率高,完全达标排放,不易出故障,适合水泥、火电、锅炉、冶金、铸造等行业使用,是理想的环保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本水漠雾螺旋收尘器技术是应用本申请人自己早已获得的“一种二次吸附内燃机消声除尘器”专利技术,专利号:ZL99209305.8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形、整理,组合编程而成的新型收尘设备。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两级收尘器主体及沉淀池、清水池组成。即是以含尘气体初级除尘进气口接头起由筒体与螺旋隔板形成的螺旋通道,规定了含尘气体的运行走向线路,再由水管及喷头喷出水雨雾,使整个螺旋通道四周布满了水湿漠流,通道空间充满雾雨飞扬,加上抽风机的强力抽鼓迫使含尘气体在螺旋通道上多次猛力撞击磨擦螺旋筒壁运行,迫使气体中的尘粉全部迅速湿水与气体分离降落,随漠流水依螺旋隔板筒壁边缘螺旋流下。直流至集水尘端盖7排放出料口8、17,当尘气分离后清洁的气体由排气口25逸出。水尘由公共料管道18经分格轮阀门排放至沉淀池20,沉淀后,清水转由清水池22经清水泵23抽送至收尘筒内作除尘循环使用。沉淀物由刮板机将物料刮送阀门21转送出返还生产原料使用。例如水泥立窑的粉尘回收后送还锻烧车间的成球系统作原料之用,给工厂带来可观经济收益和社会环保效益。
图中所示,其结构是由两只收尘筒体2、12组合成为两级收尘器的主体;在筒体2顶上设粉尘气体进气口1,在筒体2、12内设置螺旋隔板3、13,在螺旋隔板中心设置水管4、14,在水管上每层螺旋隔板间都设置水漠雾喷头5、14,在筒体2、12处设置水管供水口接头6、15在筒体下部设置集水尘端盖7、16,在端盖下端设置出料口接头8、17,在筒体下端盖面上,设置出气口和进气口接头9、11,在进出气口9、11之间设抽风机10将气体抽送。在筒体12顶上设置清洁空气出口25。
在筒体2、12的出料口8、17设置公共输送管道18,在管道上设置阀门19,在管道末端设置沉淀池20,在沉淀池上下分别设置刮板机和阀门21,在沉淀池旁设置清水池22,在清水池上设置清水泵3,在水泵出水口设置供水管道与两筒体2、12的供水口6、15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观龙,未经何观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0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