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刃髂骨取骨凿无效
| 申请号: | 01239106.9 | 申请日: | 200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玉;王新伟;贾连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刃 髂骨 取骨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颈前路减压用的双刃髂骨取骨凿。
目前临床上切取块状髂骨植骨块的方法有如下两种:一是普通骨凿类,即用普通骨凿分别在髂嵴上纵向及横向开槽凿骨,为常用方法,但存在需多次凿骨,取骨时剥离大,凿骨方向及骨块形状大小不易控制等不足;二是环锯取骨,此为与环锯行颈前路减压相配套的取骨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但不足点为所取骨为圆柱状,仅适用于环锯减压后的植骨,而不适用于临床上行椎间隙开槽减压及椎体切除后所需的矩形髂骨植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取骨形状及大小,且创伤小,操作方便的双刃髂骨取骨骨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人将普通单刃骨凿改成“U”形双刃骨凿。其凿柄基本与原单刃骨凿相同,呈圆柱形,前部直径较小,后部直径较大,表面成花纹状,便于握持,凿柄末端为膨大的圆形平面,便于取骨时锤击。凿刃部则呈“U”形,“U”形底与凿柄相连,“U”形的两个臂相当于两个单刃骨凿的凿刃,其“U”形臂之间的间距即为所需取骨的长度,臂宽为骨块厚度,与髂嵴厚度相当,凿刃嵌入骨内的深度即为该骨块宽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凿刃部呈“U”形双刃,凿骨时可同时嵌入骨内,“U”形臂空间所夹持的规则矩形相应于临床上的矩形减压槽形状,因而一次凿骨即可取到所需形状和大小的骨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凿柄部1和凿刃部2两部分,凿刃部2呈“U”形,由“U”形底3和“U”形臂4组成,“U”形臂4由“U”形底3伸出,U形臂前缘为凿刃。两臂夹持的空间决定了所取骨块的大小,因而其不同规格是根据人体髂骨及颈椎间隙、椎体高度的解剖学数据而设计的。
通常“U”形臂4宽度为14mm,其长度亦即嵌入髂骨骨质部的深度为15mm,“U”形臂4厚度为1mm;两“U”形臂之间的距离为8~28mm;“U”形底3厚度为6mm。
实施例1:
用于单间隙减压植骨的“U”形双刃取骨凿:
凿柄1基本与单刃骨凿类同,前部圆柱体长度为80mm,直径为10mm,后部圆柱体长度为100mm,直径为16mm,末端膨大部直径为20mm;凿刃部2的“U”形臂宽度为14mm,长度为16mm,“U”形臂体部厚度为1mm;两“U”形臂之间距离为8mm;“U”形底3厚度为6mm。
实施例2:
用于椎体切除减压植骨的“U”形双刃取骨凿:
凿柄1基本与单刃骨凿类同。凿刃部2的“U”形臂4宽度为14mm,长度为16mm,“U”形臂体部厚度为1mm;两“U”形臂之间距离为25mm;“U”形底3厚度为6mm。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按常规手术步骤暴露髂骨嵴,在髂前上嵴后2cm下凿取骨。手持凿柄部,“U”形凿刃部垂直髂骨嵴,锤击凿柄末端待“U”形底紧贴髂骨嵴后,以普通骨凿沿 m凿刃顶端平行于凿刃底部凿穿髂骨内外板,连同髂骨块一起取下“U”形凿即可获得植骨块。植骨块略加修剪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U”形双刃的设计仅需一次凿骨即可获得形状规则、大小合适的植骨块;(2)仅需一次凿骨因而创伤小;(3)由于凿刃部形状大小与减压范围完整匹配,故所取髂骨块无须修剪或略加修剪即可嵌入颈椎椎间隙或骨槽内;(4)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容易掌握,且可用于其他部位取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9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