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水冷式低噪声泵机组无效
| 申请号: | 01238409.7 | 申请日: | 2001-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78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 发明(设计)人: | 倪正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连成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唐莉莎 |
| 地址: | 2018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水冷 噪声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泵机组,包括立式泵机组及卧式泵机组;特别涉及泵一电动机组冷却系统及密封系统结构的改进。
现有的泵一电动机组的电动机都采用风冷系统对电动机进行冷却,用装在电动机轴上的风扇使电动机外壳体处的空气加速流动,带走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这种泵一电动机组结构的冷却方式,在工作过程中,空气流经外壳体上的翅片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这是电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在对环境日益重视的今天,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尤其在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地方,如高级商住楼、医院、科研单位等,这种噪声的影响就更大了。目前解决这种噪声的主要办法是采取措施将噪声隔离起来使之不能传出。这种办法无论是将泵机组隔开,还是在建筑物上实施隔声措施,费用都很大,且在实际上对减轻噪声的效果很差;同时对现场操作人员来说,工作环境仍然很恶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冷却电动机又不产生噪声的节能型水冷式低噪声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电动机的风冷系统去除,利用泵输送的水来冷却电动机,改风冷为水冷,从源头上减少噪声,从而达到总体上降低噪声的目的。节能型水冷式低噪声泵机组由泵1和电动机2两大部分组成。电动机的前盖3、壳体4、后盖5组成电动机的机壳。机壳上有冷却通道6,前盖、后盖和壳体上有隔筋7,隔筋将冷却通道分隔为进水流道8和回水流道9。前盖、后盖上的隔筋和壳体上的隔筋之间密封连接。前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平面密封10和圆周密封11,后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平面密封10和圆周密封11;用于防止冷却水漏入电动机内部,也用于防止水向外泄漏。
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各有一个以上的导水筋12,既用于导引水流,也用于加强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的连接,提高机壳的刚性。
后盖5上的隔筋和壳体上的隔筋之间可密封连接;后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平面密封10和圆周密封11。
卧式泵机组的电动机壳体上有支承脚13,前盖和后盖固定在壳体上,使电动机部分成为只有一个支脚的整体,可以提高机组的安装精度,保证平稳运行,降低噪声。
工作时,由进水管14将冷却水从泵的高压部分导入电动机的进水流道,水流顺着进水流道的导水筋从进水流道进入回水流道,沿着回水流道的导水筋流动,由回水管15导入泵的低压部分,实现水的循环,既冷却了电动机又保证了泵的效率。
电动机的噪声来自电动机的风冷系统、电系统和机械系统,其中风冷系统占10~20%,因此改风冷为水冷后,可降低噪声5~20分贝。由于没有风冷系统,省却了风扇开动所需的功率,在泵机组的总体上也可取得节能效果,可节能5%以上。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K-K剖面图。
附图3是图1M-M剖面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4M-M剖面图。
1泵、2电动机、3前盖、4壳体、5后盖、6冷却通道、7隔筋、8进水通道、9回水通道、10平面密封、11圆周密封、12导水筋、13支撑脚、14进水导管、15回水管。
实施例1:见图1、2、3。
卧式泵及小功率节能型水冷式低噪声泵机组,由泵1和电动机2两大部分组成。电动机的前盖3、壳体4、后盖5组成电动机的机壳。机壳上有冷却通道6,前盖和壳体上有隔筋7,隔筋将冷却通道分隔为进水流道8和回水流道9。前盖上的隔筋和壳体上的隔筋之间用密封胶或密封垫密封。前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平面密封10和圆周密封11,后盖和壳体之间设有平面密封10和圆周密封11。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各有一个以上的导水筋12,泵机组的电动机壳体上有支承脚13,前盖和后盖固定在壳体上。
实施例2:见图4、5。
立式泵及大功率节能型水冷式低噪声泵机组,后盖上的隔筋和壳体上的隔筋之间密封连接;其它结构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连成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连成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84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