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旋流式油喷枪无效
申请号: | 01237810.0 | 申请日: | 200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13 |
发明(设计)人: | 项德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德培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旋流式油 喷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用油喷枪,属于燃烧设备的技术领域。
现代电站锅炉,不论是以油或以煤为燃料,绝大多数都是用油来点火助燃。我国由于油资源匮乏,大多数火力发电站采用煤粉作为燃料。煤粉灰分量大,可燃挥发物少,无法直接点火,必须用雾化性能较高的油喷枪点火稳燃。
油喷枪即油雾化器。其作用是把油雾化成细小、均匀的油滴。雾化后的油滴越小,单位重量油的蒸发面积越大,油的汽化(蒸发)速度也越快,燃烧就越迅速。因此,油喷枪(雾化器)雾化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点火的速度和可靠性。
现有的油喷枪(雾化器)可按雾化原理分为两大类,即压力式雾化器和双流体雾化器。前者是将高压油经分油嘴进入旋流室,产生强烈旋转,经喷孔喷出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了表面张力,被破碎成细小油滴,并形成具有一定雾化角的圆锥形雾化炬。这种雾化器因其自身的结构缺陷导致雾化性能不佳,使用并不普遍。而双流体雾化器则利用蒸汽作雾化介质(对小容量喷枪也采用空气雾化),使油、汽混合,在出口处突然膨胀使油破碎而雾化。
图1所示为现有应用较多的蒸汽雾化Y型油枪。它的核心零件是喷嘴头1,其上有油孔7、汽孔8和混合孔9,三者交汇构成Y字型,故名。蒸汽自中间的内管6进入,与从外管5进入并从油孔7喷出的油料在混合孔9中相互撞击,形成乳化状态的油、汽混合物,然后由混合孔喷出、雾化。由于喷头上有多个喷口,使油与空气能充分混合,造成良好的着火条件。它具有调节范围大、出力大、油压低、汽耗小等优点。但由于混合孔长度短,空间有限,油、汽混合和撞击不大充分,雾化质量不高,油料(尤其是碳氢比高的油料)在扩散燃烧时易产生炭黑,汽孔也容易堵塞。
另一类被称为内混式油枪,其雾化过程主要是在混合室内完成的。通常,油枪内的混合室下部四周有多股蒸汽流,与轴线成一定角度进入混合室,燃料油从混合室下部中心的油孔沿轴线方向往上,从喷油孔中喷出。蒸汽撞击油料,将其破碎。混合室空间大,蒸汽和油料得以充分接触和撞击,形成粒度极小的油、汽乳化物。由喷孔喷入炉膛时,由于出口处压力突然减小,油、汽混合物突然膨胀而再次被雾化。
内混式油枪的结构型式多种多样。图2所示是其中的一种。燃料油从中间的油管21导入,从油孔22喷出;蒸汽从环形腔23进入,从汽孔24喷入混合室25,与油料混合并将其撞击、破碎。油枪的出口端装有旋流器27,已雾化的油、汽乳化物从分流孔26进入旋流槽28,从喷口29喷出。
图3所示是另一种现有内混式油枪的示意图。油枪是由三通31、油管32、汽管33、混合器35和喷头36组成。利用蒸汽的动能冲击油料,在混合室34内充分混合后进入混合器35,从喷口进入炉膛。现有内混式油枪的结构较复杂,油汽雾化混流的效果还有待于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旋流式油喷枪,即一种雾化性能更优越的内混式蒸汽雾化喷油枪,通过混合室空间的合理配置,使油和蒸汽更充分地撞击和混合,提高雾化细度和均匀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获得更强烈的旋流式油雾,沿圆周方向有更均匀的流量密度,有利于合理配风,使油雾与空气更好的混合,实现足氧燃烧,并适用于重油和柴油等多种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二次旋流式油喷枪,包括喷头、分流器和油、汽进口专用接头构成,其特征是喷头为一柱形筒体,筒体前端为锥台形,锥台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多个切向斜孔,筒体的内腔分成有前、后混合室,中间装有叶片式旋流器,筒体的后端与油、汽进口专用接头用螺纹联接,筒体的后端中央与分流器连接,分流器是一个截面为十字形的管,中心是油孔,油孔的出口连接十字形管的径向孔,环油孔通道为蒸汽通道,从十字形管的两翼连通至上述油孔出口。蒸汽作为雾化介质从接头的进汽管进入接头内腔,从分流器法兰部位的斜孔中喷出,分流器的中间为分流器籍其法兰平面及中间进油管外圆面上的多道油槽与相关件密封。
喷头的更好结构是一个阶梯形的圆筒,其前端直径较细,呈锥形。圆筒中间叶片式旋流器的叶片与轴线成倾角。圆筒尾端为内螺纹,与油、汽接头的外螺纹联接,并将分流器压紧密封。分流器的中心是油孔,油从进油管导入,从分流器的径向孔喷出。蒸汽作为雾化介质从接头的进汽管进入接头内腔,从分流器法兰部位的斜孔中喷出,在后混合室(圆筒后端内腔)与油料充分撞击、混合后经过叶片式旋流器,形成旋流,流入喷头圆筒前端内腔(前混合室)。油、汽乳化微粒在此过程中受到切割、撞击、破碎,进一步细化。前混合室的截面积小于后混合室,油汽流在此受到压缩而提高流量密度,再从喷头前端锥面上的切向斜孔喷击,旋转加剧,在出口处突然膨胀,进一步被雾化。从而获得更优越的雾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德培,未经项德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7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炊暖淋浴多功能燃气炉
- 下一篇:自行车防滑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