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表机芯的时轮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37643.4 | 申请日: | 200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939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苏方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方中 |
主分类号: | G04B13/00 | 分类号: | G04B1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5000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表 机芯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机芯的时轮固定结构。
如图1所示,习用的手表机芯的时轮固定装置由手表机芯1、时轮2、时轮环3组成。时轮2穿置于手表机芯1的中心柱11上,并位于手表机芯1的时轮槽12中,时轮环3穿过时轮2的时轮柱21,压置于时轮2上。由于时轮环3一般呈拱形的金属薄片,无法直接将时轮2固定在手表机芯1上,而必须由组装者将手表机芯1放置于平台上,穿置时轮2于中心柱11上,放置上时轮环3,再压覆上表盘固定。时轮2表面上的磨擦凸点22与产生弹性形变的时轮环3弹性接触,一方面利用时轮环3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性压力固定时轮2;另一方面利用磨擦接触产生的磨擦力调整指针的惯形转动,使走时准确。所以制造者一般都采用手表机芯1、时轮2和时轮环3分离包装,搭配在一起的方式出售,再由购买的组装者自行装配。这种分离的习用结构不仅给销售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装配工艺的步骤与难度,同时轻薄的时轮环3成本较高,易丢失而造成损耗。如果通过在时轮环3的金属材料上钻小孔的方式来铆固时轮,又由于工艺要求太高,而几乎达不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时轮固定在手表机芯上的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手表机芯、时轮、时轮环组成,时轮穿置于手表机芯的中心柱上,并位于手表机芯的时轮槽内,其顶面向上形成磨擦凸点,时轮环穿置于时轮的时轮柱上,时轮槽外圈形成一时轮环槽,其上设有定位柱,时轮环为平面环形圆片,位于时轮环槽内,其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铆合的定位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制造者可直接将时轮环的定位孔套在手表机芯的定位柱上,并进行铆合,将时轮直接固定在手表机芯上,而不必进行分装,简化了加工工艺,从而达到完整销售的目的;而购买者可以直接使用装配好的手表机芯,减轻了购买者的装配工艺负担,避免了时轮环的额外损耗。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习用产品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手表机芯1、时轮2、时轮环3组成。时轮2穿置于手表机芯1的中心柱11上,并位于时轮槽12中,其顶面向上形成磨擦凸点22;时轮槽12外圈形成时轮环槽13,其上设有定位柱131;时轮环3穿置于时轮2的时轮柱21上,其上设有与定位柱131相对应的定位孔31。制造时,可直接将时轮环3的定位孔31套在手表机芯1的定位柱131上,并进行铆合。为使时轮2固定稳固,定位柱131至少为3个,也可以是4个。为了防止时轮过分受压而影响转动,同时也要避免时轮因转动摩擦不足,发生惯性转动而走时不准,如图3所示,时轮槽12底面121至时轮环槽13底面132的高度应比时轮2底面至磨擦凸点22顶面的高度大0.01毫米至0.0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方中,未经苏方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7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形弹性展架
- 下一篇:无水箱式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