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源转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34279.3 | 申请日: | 200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裕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车用电源转换器,尤指一种利用汽车电源进行转换以供电予使用特定电源规格的车上设施(如GPS)、个人随身电子设备或计算机外设装置的临时用车用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电子计算机设备不断创新问世,特别是在个人随身用的电子装置方面,发展的速度更是令人咋舌,如随身视听设备、手机、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据助理(PDA)及电子书等。其中,大部分的随身电子装置都朝向具备计算机功能设计,或可与计算机联机,而其带给现代人的便利,显然是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任何一种携带式的个人电子装置都面临相同的困扰,即用电问题。由于电子装置都有供电的问题,一般共同的解决方式是使用蓄电池,而所述的各种电子装置几乎都有特定的电源规格,简言之,不同的电子装置使用不同形式的电池,其中如手机、PDA及电子书等,均须配合其外观以设计专用的电池。
对于绝大部分的随身电子装置使用者而言,总有机会遇到电池电力告罄的窘状,除非随身携带备用电池,否则即有中途断炊之虞,由于绝大部分的电池都有特定电源规格与形式,一般通用的干电池根本派不上用场,即使应急都不可行,这对于随身电子装置倚重日深的现代人而言,其困扰可想而知。
由上述可知,既有随身电子装置面对电池电力告罄时的应变能力不佳,而有造成使用困扰之虞,故有待进一步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转换汽车电源而供电予其它车上设施、个人随身电子设备或计算机外设装置的车用电源转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源转换器其特点是包括有:一电源转换电路,用于转换车用电源为特定规格的直流电源;一汽车电源连结接口,它设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以连结取得汽车电源;一装置接口,它设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以连结需要供电的电子装置。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是连接于所述汽车电源连结接口与装置接口间;其中: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是由一振荡器与一输出电路组成,用以将通过汽车电源连结接口输入的汽车电源转换为特定规格的电源后,由装置接口输出供电予电子装置,以使一般汽车电源可作为电子装置的应急用电源。
所述的装置接口是由一USB连接接口构成,供各式电子装置通过对应的USB连接器连结,以取得电源。
为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分,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于一本体100的一端设有一汽车电源连结接口101,又于本体100的相对另端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装置接口102,而所述的汽车电源连结接口101及装置接口102是通过本体100内部另设的电源转换电路(本图中未示出)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电源连结接口101是由一点烟器接头构成,供插接至驾驶座前的点烟座,以取得直流输入电源,又装置接口102是由一万用串行连接接口USB构成。至于本体100内设电源转换电路的详细构造,请参阅图2所示,它包括有:
一振荡器10,其输入端是连接汽车电源连结接口101,利用点烟器输入的直流电源依设定产生一特定频率的方波信号:
一输出电路11,是由一扼流线圈L与一输出电容C所组成,它设于振荡器10与装置接口102间,利用储放能与充放电原理在其输出端上产生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
一反馈电路12,是由两分压电阻R1、R2组成,其一端连接于输出电路11的输出端上,并以分压点连接至振荡器10的反馈端FB上,以监控输出电压信号,并据以调整振荡器10的输出信号,以确保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
一工作指示灯13,是由一发光二极管构成,它连接于输出电路11的输出端上,用以显示电源转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即当其输出端供电正常时,工作指示灯13将被点亮,如输出电路11无电压信号输出,工作指示灯13即因无电流通过而熄灭,供驾驶人了解所述电源转换器的工作状况。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转换接口,将汽车电源转换后供电予车上使用的各式电子装置,其可行的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裕,未经张明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4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