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野战急救呼吸复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3799.4 | 申请日: | 200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32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哈达;徐学富;庞晋宁;王卫兵;郭雅琼;挛世臣;潘建荣;李娜;杨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北方科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明 |
地址: | 01005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野战 急救 呼吸 复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供氧装置,更具体一些,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手控式喷射通气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场抢救用于支持生命呼吸时往往使用一种开放式喷射呼吸机,该呼吸机是采用文丘里管,利用高压气源(氧气或压缩空气压力0.05Mpa/cm2~0.2Mpa/cm2)的高速气流,在气道开放的状态下,采用电子线路控制电磁阀的工作频率,使气体按所需的节率喷入气道,使肺扩张,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该呼吸机可广泛用于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呼吸管理,可经环甲膜穿刺或置管,可以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也可以配合吸痰,作到吸痰通气时并举,当气管切开成形术可保持连续通气等功能。所述现有呼吸机的其缺点是体积大、笨重,不适合野战条件下的现场抢救。另,市场上有一种微型开放式喷射呼吸机,采用电池,由于该装置需要频繁消耗电能,故也不适合野战条件下的现场抢救。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手动控制阀,不需要能源控制,提供一种适合野战用现场急救呼吸复苏装置,还可用于转移伤员时的呼吸支持。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氧气瓶(10)、阀体(1)、喷针座(5)构成,阀体(1)两侧有接头,两侧的接头是指与进气嘴(9)和喷针座(5)配合的结构,氧气瓶(10)通过管道及进气嘴(9)与阀体(1)连接,喷针座(5)卡接在阀体(1)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抢救患者时,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抢救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呼吸管理,可经环甲膜穿刺或置管,可以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野战及救灾环境下使用,即使在医院抢救病人时也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
附图简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并反映了使用状态;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非限定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示,附图中的总参考标号1-10表示的急救呼吸复苏装置及其附件包括:阀体1、按纽2、锁紧螺母3、出气嘴4、喷针座5、穿刺针6、进气嘴接头、阀芯7、弹簧8、进气嘴9、氧气瓶10。其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氧气瓶10、阀体1、喷针座5构成,阀体1两侧有接头,两侧的接头是指与进气嘴9和喷针座5配合的结构,氧气瓶10通过管道及进气嘴9与阀体1连接,喷针座5卡接在阀体1的另一端;阀体1不但起控制氧气阻断的作用,而且还起到握柄的作用,目的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阀体1的两侧设置有进气嘴接头9和出气嘴4,其目的是与进气嘴9及喷针座5配合,进气嘴4及喷针座5通常可以采用标准件;使用时,进气嘴9通过软管道与小氧气瓶10连接,出气嘴4可直接与环甲膜穿刺针或喷射通气针座联接使用,用于环甲膜复苏或呼吸支持。阀体1,最好采用二位二通阀,当然,也可以采用同类功能的其它阀体,这为一般同行业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阀体1内装有弹簧8、阀芯7,阀芯7与按纽2连为一体,锁紧螺母3将阀芯7和按纽2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常需要与小氧气瓶、环甲膜穿刺针或喷射通气针座5联接后一起配合使用,平时可放入急救箱内随箱携带,便于野战条件下的现场呼吸、复苏。
在抢救患者时,本实用新型用于抢救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首先将该装置与开放式环甲膜穿刺针联接,打开可调式小氧气瓶,成人为:0.1~0.15mpa/cm2,手控频率在10-12次/分。利用本实用新型支持呼吸管理时,首先将该装置与喷射通气针座5联接,打开可调式小氧气瓶10,成人为:.12~0.25mpa/cm2,手控频率在12-60次/分。
操作方法:右手持握本实用新型装置阀体(1),将其夹在拇指和中指之间,按动按纽2,气体有节律的间断喷入肺内,达到气体交换目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尤其遇到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可以快速进行环甲膜穿刺,然后立即进行手控喷射供氧,此时,使病人颈部后仰,双手托起下颌,在喷射供氧时确保气道开放,可利用本实用新型对环甲膜穿刺针间断喷射给氧,注意观察胸廓起伏,待气体排出后再在进行第二次供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3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