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表罩圈式IC卡无效
申请号: | 01233525.8 | 申请日: | 200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0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存进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表 罩圈式 ic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接触射频感应式IC卡,特别涉及一种手表罩圈式IC卡。
非接触感应式IC卡,是电子门锁、电子车票和各种电子认证识别的媒体,有逐渐取代磁条卡的趋势,除标准外形的PVC矩形卡片外,为了增加趣味和携带上的便利,已出现了多种新的外形,钥匙坠、胸卡、腕带、手表、卡通坠等多种形式,给人们进入数字家园带来许多方便,其中以手表和腰带式的非接触感应IC卡最为实用,彻底避免了使用卡片式钥匙总有换衣服时的遗忘或丢失的弊病,且一物二用,但作为非接触感应认证识别工具,降低能耗和保持足够的响应距离则是更现实的指标,由于目前的手表式非接触感应IC卡其中的射频感应线圈都是安装在表壳体的后背盖上或者安装在机芯背后,感应线圈挨近金属零件和钮扣电池,对收发磁力线均造成一定的干扰和衰减,影响接收灵敏度和响应距离,而且在更换钮扣电池时需撬开后盖,很容易伤及感应线圈和芯片,造成失效,为此有必要对目前手表式感应IC卡的线圈布置结构加以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原射频基站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手表卡接收的灵敏度和响应距离,对当前手表式IC感应卡的布线位置和结构加以改变,使它更加方便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非接触感应IC卡又称射频感应卡,其核心部分是卡片内镶装的感应线圈和IC芯片,这种无源电子器件接收来自基站射频电路天线上发出的电磁波,受感应产生电动势,经卡内电路整流滤波后为卡的其他部分供电,IC卡通过自身的感应线圈,除转换能源外还要与基站做双向数据交换,发射识别信号,感应线圈周围的金属器件对发射与接收磁力线有很大的干扰和衰减作用,实验表明,同等距离、同等体积和形状的金属干扰物,位于感应线圈前面或后面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距离较近时,金属物在线圈前面的干扰远远大于后面,因此本设计把手表IC卡的感应线圈从传统的后背放置,移植到手表的前面来,以二种方式与手表结合固定,其一是在塑料表壳体与表盘间留出一个环形槽,其内装入含有感应线圈的表罩圈,甩出线圈的首尾端与IC芯片天线接口相连,构成一个整体外观的手表形感应式IC卡,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做一个包含表玻璃的硬塑料的表罩圈,其内封装着感应线圈和IC芯片,构成一个带线圈和表盘玻璃的罩圈扣装在表壳体上面的圆柱台上,形成一个手表罩圈式IC卡。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附图1是环槽式手表罩圈式IC卡的正面图
附图2是环槽式手表罩圈式IC卡的罩圈侧面半剖图
附图3是环槽式手表罩圈式IC卡的表壳体侧面半剖图图中
1、接收/发射线圈 2、IC芯片 3、环形槽 4.罩圈
5.表壳体
附图4是带线圈和表盘玻璃的手表罩圈式IC卡正面图
附图5是带线圈和表盘玻璃的手表罩圈式IC卡侧面全剖图图中
1、收接收/发射线圈 2、IC芯片 3、罩圈 4.表壳体
5、表玻璃
图5中的罩圈扣在表壳体上面,通过表壳体上部的圆柱台做过盈配合固定。
与其他形式的射频IC卡相比,采用手表罩圈式IC卡形式的电子钥匙属于非接触钥匙卡,不会有磨损,没有外露的磁条和接口,无须担心脱落和破损,可靠性提高,手表出门都系手腕上,避免了卡片钥匙的遗忘和丢失,随着城市“一卡通”联网的实现,射频IC芯片也能存入金融和医疗、身份信息,在医疗抢救时查询腕上的手表罩圈IC卡,辨明身份和检索个人医疗信息,争取急救时间大有可为,在住宅小区的健身、美容、超市消费上免带钱包,更感便利,是实现数字家园的得力助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存进,未经李存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3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保温防雨型烟囱
- 下一篇:扫描器的传动主轴固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