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辐射源双成像扫描辐射成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33217.8 | 申请日: | 2001-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529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康克军;李荐民;高文焕;张化一;刘以农;李元景;陈志强;唐传祥;李君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源 成像 扫描 辐射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物体辐射检测系统的扫描辐射成像装置,特别是用于大型集装箱辐射检查系统中的扫描辐射成像装置。
(二)背景技术
辐射成像技术借助于高能X射线的穿透能力,可以在非接触懂况下对物体的内部进行透视,从而得到物体的透视图像。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型物体的检查,扫描辐射成像的工作原理均采用由辐射源发射X射线,X射线穿过被测物体由探测器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图像获取模块,由图像获取模块将图像信号输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所测图像。一般情况下,辐射成像所形成的透视图像是射线束流所穿透的全部物质的投影,如果当各物体正好沿着射线人射的方向放置,则在所形成的扫描图像是沿扫描束流方向全部物体的叠加形成的图像,这样不利于对隐藏于其它物体背后的物品进行检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辐射成像领域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主体重建技术,但是使用这种技术的缺点是:不仅复杂系数大,成本高,而且无法对大型物体进行快速地检查。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检查速度快的单辐射源双成像扫描辐射成像的装置。使用它方便、便捷,可对物体进行较全方位多视角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单辐射源双成像扫描辐射成像装置,它包括辐射源,两个探测器阵列及与各探测器阵列连接的图像获取系统。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辐射源的准直器上置有两条准直线使X射线形成不同角度的射线束流。所述两个探测器阵列分别正对由准直器的准直缝限定的不同角度的X射线。当X射线穿过被测集装箱时,由一探测器阵列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图像获取模块A,由图像获取模块A将图像信号输入计算机显示器A显示所测图像;由另一探测器阵列接收后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图像获取模块B,由图像获取模块B将图像信号输入计算机显示器B或者同一台计算机显示器A的不同窗口中同时显示所测图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形式,利用同一辐射源仅增加一组探测器阵列及图像获取系统,即可形成主视反映物体的正视扫描图像和另一角度上形成侧视反映物体的侧视扫描图像。两个扫描图像相互对照即可真实反映物体形状及本质。同现有技术相比,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对不同深度物体的识别。使用本实用新型方便、便捷,检查速度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在现有的固定式集装精检查系统中直接改装,也可以在新建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大型集装精检测系统中应用。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台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单辐射源双成像扫描辐射成像装置,它包括辐射源1、两个探测器阵列3和4。所述辐射源1的准直器2上置有两条准直缝5使X射线形成不同角度的射线束流。探测器阵列3和探测器阵列4分别正对由准直器2的准直缝5限定的不同角度的X射线。参看图3,本装置的使用:第一组探测器阵列A接收的信号输入图像获取模块A,由图像获取模块A将图像信号输入计算机显示器A显示所测图像,作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正视扫描图像。而第二级探测器阵列B接收的信号输入图像获取模块B,由图像获取模块B将图像信号输入计算机显示器B或者用同一台计算机显示器A的不同窗口同时显示所测图像,作为辅助视图反映物体的侧视扫描图像。这样就解决了单一视角观察所造成的物体图像叠加而无法分辨物体真实形状及本质问题。
当然,依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若采用单辐射源多个探测器及其图像获取模块组成的装置。例如,在单辐射源的准直器上置有三条以上准直缝使X射线形成不同角度的X射线束流,用相应个数的探测器阵列分别正对各X射线束流。诸如此种形式所形成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3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