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轮胎失压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0413.1 | 申请日: | 200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81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雄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轮胎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轮胎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机动车轮胎气压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轮胎漏气、失压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地检测轮胎内压、及时警示,对消除机动车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检测报警装置一般由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报警器构成,其中发射器和接收报警器大多采用通用的无线通信电路,传感器有下列几种结构:其一,是设置于轮胎外的机械式传感装置,当轮胎漏气变形后,传感器触碰到轮胎或地面而产生报警,这种装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靠性差;其二,是设置于轮胎气嘴中的压力传感式装置,能自动检测轮胎中的气压,当气压降低到一定值便产生报警,这种装置结构复杂,对组件及装配的密封性的要求很高,在实际使用中难于有效地实现检测报警功能;其三,是设置于轮胎内的传感装置,如专利号为9122735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轮胎内装的漏气检测报警信号发射装置,由超高频振荡发射器与压力开关、电源连接组成。全部组装在一小块印刷线路板上,由环氧树脂固化形成组装板,置于轮胎的内胎与外胎间,当轮胎漏气,压力下降至一定值时,压力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使该装置发射出报警信号。该装置的压力开关是由弹性体和上下两个触点组成,必须有高性能的弹性体,才能保证压力检测的准确性,其实用性不高,而且该装置设于轮胎的内胎与外胎间,容易损坏轮胎,引入新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靠度高,实用性强,报警及时准确,安装简便的机动车轮胎失压报警装置。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设计方案:机动车轮胎失压报警装置,包括内设于机动车轮胎的钢圈和衬带之间的检测发射部分和外设的接收警示部分;检测发射部分由橡胶衬垫及设于衬垫中的压力检测器、信号发射器组成,压力检测器包括金属盒体、盖设于盒体上的弧形弹性片和设于盒体内的杠杆式开关,弹性片突起顶设于轮胎的钢圈上,杠杆式开关通过导线与信号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接收警示部分包括信号接收器及接于信号接收器输出端的报警器和显示器;信号发射器与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由于采用顶设于轮胎钢圈上的弧形弹性片作为压力检测元件,能灵敏地检测出轮胎内压的变化,准确度高。杠杆式开关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强。无线发射器与接收器可及时地产生报警提示信号。检测发射部分设置于轮胎内,安装简便,不影响车辆保养、维修,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其橡胶衬垫起到保护轮胎不受磨损的作用。本装置经各种车型的行驶试验,具有检测报警性能好,实用性和适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图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轮胎失压报警装置的检测发射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检测发射部分中压力检测器的结构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检测发射部分的装配图。
图8、是信号发射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接收报警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信号发射电路的一个实施例。
图11、是信号接收电路的一个实施例。
图12、是显示提示电路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机动车轮胎失压报警装置,包括检测发射部分和接收报警部分。检测发射部分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由橡胶衬垫1及设于橡胶衬垫1中凹槽中的压力检测器2、信号发射器3组成。橡胶衬垫1为鞍状结构、与轮胎的钢圈和衬带的形状吻合。如图4、图5、图6所示,压力检测器2包括金属盒体4、弧形弹性片5和设于盒体内的杠杆式开关6,金属盒体4通过螺钉固定于橡胶衬垫1上,弧形弹性片5盖设于盒体的开口处,杠杆式开关6包括固定支架7、通过活动轴8和弹簧9设于固定支架7上的活动支架10、对应设置的固定触头11和活动触头12,固定触头11和活动触头12通过导线13与信号发射器3连接。信号发射器3包括电池14和信号发射电路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雄,未经杨志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0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