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内固定异型钢板无效
申请号: | 01228892.6 | 申请日: | 200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829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7 |
发明(设计)人: | 尹绍猛;刘建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绍猛;刘建丰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宏伟 |
地址: | 067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壁 骨折 固定 异型 钢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内固定的异型钢板。
髋臼骨折是经常发生的骨外科疾病,髋臼后壁、后柱的骨折在手术时需要用某些内植物加以固定,以帮助骨骼的连接生长。目前,国内外临床上使用的内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螺钉。螺钉主要用于髋臼后壁骨折块的固定,其对于骨质要求高,且不能用于粉碎性骨折。
2、重建钢板。重建钢板呈弧形或条形,能塑形,可用于髋臼后壁、后柱的固定,其包容性差,操作困难,单块应用固定强度不够,常需多块联合应用才能达到固定强度。
3、克氏针、斯氏针。其固定效果差,不可靠,作为内植物损伤内脏的机率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包容性强,运用灵活的适用于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内固定的异型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内固定异型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呈“X”形;其体部为四边呈圆弧切迹的盾状,体部四角分别伸出一个臂,其中两个为长臂,两个为短臂;所述短臂根部两边有对称的圆弧形切迹;所述长臂根部及臂上两边也具有对称的圆弧形切迹;所述盾状体部及四个臂上有固定钉孔。
所述盾状体部最短部位长40-50毫米,最窄部位宽度26-34毫米,沿长度方向的两圆弧形切迹的弧形半径为42-60毫米,且每块钢板的左右两圆弧形切迹的弧形半径相差2毫米,所述盾状体部上有6个圆形钉孔;所述短臂长20-25毫米,宽10-15毫米,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相交呈38-42度角,短臂中央有一个圆形钉孔;所述长臂长40-50毫米,宽10-15毫米,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相交呈28-33度角,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个圆形钉孔;所述钉孔直径为4-6毫米。
所述钢板厚度可为2-3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设计方案,使得其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骨折的类型、骨折线的位置将钢板整体或分割使用,长、短臂的圆弧形切迹可方便钢板的分割,其适应症有髋臼后壁骨折、后柱骨折、髋臼横行骨折、后壁合并后柱骨折、双性骨折等,其可适于各种骨质,具有较为广泛的包容性,其合理的设计结构,使得其固定效果可靠,操作简单,运用灵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内固定异型钢板1,其整体呈“X”形;其体部2为四边呈圆弧的盾状,体部2四角分别伸出一个臂,其中两个为长臂3、两个为短臂4;所述短臂4根部两边有对称的圆弧形切迹5;所述长臂根部及臂上两边也具有对称的圆弧形切迹6;所述盾状体部2及四个臂3、4上有圆形钉孔7。
所述盾状体部最短部位长40-50毫米,最窄部位宽度26-34毫米,沿长度方向的两圆弧形切迹的弧形半径为42-60毫米,且每块钢板的左右两圆弧形切迹的弧形半径相差2毫米,所述盾状体部上有6个圆形钉孔;所述短臂长20-25毫米,宽10-15毫米,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相交呈38-42度角,短臂中央有一个圆形钉孔;所述长臂长40-50毫米,宽10-15毫米,其中分线与体部中分线相交呈28-33度角,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个圆形钉孔;所述钉孔直径为4-6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绍猛;刘建丰,未经尹绍猛;刘建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8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