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备人工退盘机构的光盘机机芯无效
| 申请号: | 01228315.0 | 申请日: | 2001-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3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辉;张铭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17/02 | 分类号: | G11B17/02;G11B3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杨梧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人工 机构 光盘 机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人工退盘机构的光盘机机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在光盘机的电子控制退盘驱动机构不运作时,不需拆卸机壳即可进行人工退盘的光盘机机芯。
背景技术
由于将影像、音乐或电子数据以光盘型态加以储存,不但具有保存时效长的特性外,还因其读取方式是采用光学方法,因而具有较磁性存储媒体更不易受到损坏的优点,所以随着愈来愈多的以光盘存储型态出现的音乐光盘、影音光盘甚至计算机设备中使用的数据光盘等等,用以播放这些光盘的光盘机也有愈来愈普遍化的趋势。但目前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家庭用光盘机(如VCD播放机、DVD播放机等等),其进/退盘机构大部分可区分为托盘式及吸入式两种方式,其中托盘式是使用一可自光盘机本体伸出及缩回而用以承载光盘的托盘,借助在托盘伸出时,使用者可将光盘放置在上(或将已放置在上的光盘取出),而在托盘缩回时则可将放置在上的光盘收纳在光盘机本体内,以便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再生。另外,吸入式则是在光盘机本体内设置一光盘夹持机构,使用者可通过一设在光盘机壳体上的插入口将光盘插入,使光盘夹持机构可将光盘夹持后缩入光盘机本体内,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再生,退盘时,则使夹持机构向插入口方向移动,进而将光盘部分弹出并停留在插入口处,以供使用者取出。无论光盘机是使用托盘式或吸入式的进/退盘机构,一般都是使用电子方式控制一伺服马达,以驱动进/退盘机构进行进/退盘动作,在正常使用时固然有其便利性,但在电子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而无法正常运作时,因为没有人工退盘机构的设计,将使得光盘因此停留在光盘机内,一般使用者无法自行取出,只有将光盘机送出修理,由专业维修人员将光盘机拆卸后,方可将光盘取出。如果该光盘是急需使用,则送出修理才能取出则延误工作;如由使用者自行拆卸,又可能因此造成损坏光盘机构件;因此,不但造成许多繁琐工作及不方便,也增加了维修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光盘机在电子控制方式失效而无法退盘的问题,当前有少数几种具有人工退盘的机构设计。如图1所示,它是一种装设在一光盘机机壳10内的机芯(Loader)2的构件。机壳10内除包括机芯2外,还具有电源供应装置及所需的信号处理电路等,但因为本新型重点在于机芯2的进/退盘机构上,所以其余结构将不予以说明。其中,机芯2大致包括有一架体21、一滑动地装置在架体21上的托盘22、一配置在架体21上以带动托盘22移动的传动减速机构23、一定位在架体21上以驱动传动减速机构23的驱动马达24。其中,传动减速机构23包括有一第一齿轮231、一由第一齿轮231带动的第二齿轮232,以及一由第二齿轮232带动的第三齿轮233,第三齿轮233可带动一相对设在托盘22上的齿条221。通过设在驱动马达24旋转轴上的驱动齿轮241,带动第一齿轮231旋转,并由传动减速机构23的减速作用及齿条221的转换,使托盘22得以将驱动马达24的旋转运动以适当的速度转变为线性运动。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利用电子方式控制驱动马达24的旋转方向,可使托盘22自架体21伸出或缩回。为避免电子控制方式失效导致托盘22无法动作的现象发生,另外设有一定位在架体21上的扇形齿轮25,以及一用以将扇形齿轮25保持在固定位置处的弹簧251,并在壳体10的前方面板101上设有一穿孔11。当电子控制方式无法使驱动马达24带动托盘22动作时,使用者可利用一细杆状物件12穿过穿孔11,以便推动扇形齿轮25向第三齿轮233方向偏移、进而使扇形齿轮25的齿端带动第三齿轮做有限角度的转动。由于第三齿轮有限角度的转动恰可带动托盘22的齿条221,使托盘22凸伸出架体21一适当的距离,该距离足以供使用者以人工方式将托盘22拉出,并取出置于托盘22上的光盘,达到人工退盘的目的。然而,这种人工退盘机构的设计缺点在于,必需在壳体10的面板101上开设一供细杆状物件12通过的穿孔11,该穿孔11将影响整体操作面板101的外观,另外还必须设置弹簧251,以保持扇形齿轮25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位而不会影响第三齿轮233正常转动,由于这种设计增加了构件数目,相对地也造成零件以及组装作业上成本的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8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避震装置的补强结构
 - 下一篇:可视音带解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