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伸模具无效
申请号: | 01227540.9 | 申请日: | 200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4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51/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引伸模具。
引伸模具的技术是一种用来将板材等材料经过多道的冲拉手续,使其成为一种无缝的盆状容器,其成品主要是用在需要高强度、耐腐蚀及密封性佳的地方,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一般的非水溶性电池容器上,因此在引伸模的设计上则必须特别考虑到成品的强度变化、容量及品质。而传统的引伸模具主要是如图1所示,该引伸模具通常具有一母模10及冲头15。其中母模10中心形成有一可供冲头15穿过的模孔11,冲头15外径与模孔11内径间形成有一适当间距,用来决定成品20的侧壁22厚度。又模孔11的上段形成有一导斜口110。该导斜口110是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主要是用来引导材料顺利的通过模孔11,并使材料可被均匀的推出。另模孔11于导斜口110的下方形成有一导角13,供材料导入成型。而导角13通常连接有一直立状的延伸段12,该延伸段12主要是用来提高导角13的强度,防止冲头15在经过模孔11时,导角13发生崩缺的现象。又母模10于模孔11的延伸段12下方设有一上小下大的出料口14,方便成品20脱出,并减少母模10与成品20接触的面积。
上述的引伸模具是目前最常见的设计,其虽然可产生一般需求的成品,然而其使实施上及成品上却普遍存在有下列的问题:
1、成品表面也受损:
材料在经过母模10模孔11时,由于模孔11长期使用后其表面会越来越粗糙,故会产生一定的摩擦,造成成品20表面电镀层的损伤。虽然有部分业者是先引伸成型后再电镀,然此一做法其电镀较不均匀,无法完全克服电镀层受损的情况,因此已渐不被采用,故成品20表面受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制造者。
2、成品深度不足:
由于引伸模具在设计之初,就必需考量到往后成品20于成型时会遇到的问题,如表面受损而易破裂的状况,因此其必需加厚成品20的底板21及侧壁22厚度,故其成品20内部成型的深度不足。以传统引伸制造技术而言,目前所制造出的成品,其底部对比高度的径长比大约仅在1比3以下,无法有效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必需以加大成品20的尺寸的方式来因应,无形间即加大成品20的尺寸及重量。
3、成品造形可变性小:
承前所述,由于成品20的底板21与侧壁22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相邻侧壁22间可成型的夹角也渐大。在这样的限制下,成品的外观造形也受到了相当的限制,一般大都仅有矩形或圆形,成品20的外观缺乏可变性。
4、成品使用寿命不长:
由于成品20侧壁22的表面于成型时,受到了相当程度损伤及摩擦高热的影响,因此成品20的表面易产生氧化的现象,成品2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会发生生锈的状况,故传统引伸模具制出的成品的使用寿命不长。
经由上述的说明,我们可清楚的理解到,传统引伸模具在设计上,确实存在有未臻完善之处,造成成型的成品会有上述的问题,以致大幅的降低了成品的经济价值及产品竞争力,因此实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以彻底克服上述的现有引伸模具的缺点。
为改进上述现有引伸模具所存在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伸模具,能避免成品表面受损,且能使成品高度与底部外径之比达到3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引伸模具,包括一母模及冲头,该母模中心形成有一供冲头贯穿的模孔,且冲头外壁与模孔内壁间形成有一间距;其特征在于:
该模孔上段形成有一呈漏斗状的导斜口,于导斜口的下方形成有一导角,于导角下段直接连接一上小下大的出料口,又于导斜口与导角的表面设有一层硬度极高经过抛光的镀钛层。藉此组构成一摩擦系数小、且强度佳的引伸模具。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镀钛层表面的摩擦系数小于0.5。
镀钛层的硬度至少在HV2000度以上。
镀钛层的厚度在2μm以上。
母模模孔的导角,其R角半径小于0.5mm。
用本实用新型的引伸模具制成的成品容器的高度与底部外径之比可达到3至5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优点:
1、成品表面不易受损:
材料在经过母模与模孔时,由于模孔的表面具有极硬的镀钛层,且其摩擦系数在0.5μm以下,其润滑性极佳,故成品在经过模孔时,其表面的镀层不会受到损伤,亦可避免深拉时成品因损伤处应力集中破裂的现象,大幅提高抽拉产品的合格率,有效解决表面受损的问题。
2、成品深度加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美耐灯卡式啤注接头
- 下一篇:尼龙单体连续聚合挤出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