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波式开孔沉箱无效
申请号: | 01227511.5 | 申请日: | 200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苏棋福;陈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棋福;陈永华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波式开孔 沉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波式开孔沉箱,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构造大型深水防波堤的防护断面的消波式开孔沉箱。它可以衰减水波压力、并利用回收的废轮胎取代部分砂石构成其重力舱,既增加了防波堤的安全性。又可降低制造成本,还具有环保意义。
目前水利工程界对于大型深水防波堤的构造断面均采用沉箱构造为主,这种大型深水防波堤的沉箱均是由砂石与水泥构成的混凝土方块,利用沉箱的重力,抵挡波浪冲击的压力:当波浪通过沉箱时,由于沉箱对水波产生的阻挡、折返及搅乱等作用,令波浪高度衰减。因而降低了水波压力;因此,减低作用于沉箱的水波压力,就能提高防波堤的安全。
根据日本九州大学水利工程试验并参照实际计算减低水波压力的方法,将合田公式的不规则水波压力计算结果与广井公式规则水波压力计算结果相比较,如将广井公式的P=1.5WHX0.85倍,则两个公式结果相等,也就是说波压力由1.5减为1.3,这样,如果防波堤的沉箱采用适当开孔消波时,其防护能力就比不开孔沉箱提高1.1538倍;亦即有开孔消波功能的沉箱,其沉箱断面底宽仅为不开孔沉箱断面底宽的0.85倍。或不开孔沉箱断面低宽应为开孔沉箱断面底宽的1.1538倍时,才能抵抗相同的波压力。
此外,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全球每年要消耗数千万个汽车轮胎,因此全球每年都会产生数千万个废轮胎,这些笨重的废轮胎不断累积,严重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社会不断进行重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大量开采和消耗砂石资源,也同样在加速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波式开孔沉箱,不仅具备开孔消波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废弃的旧轮胎替换掉部分砂石作为沉箱重力舱的填充物,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消波式开孔沉箱包括数排隔舱,其中第一排隔舱呈中空状,是一空舱,作为静波室;在所述第一排隔舱的外墙上设有适当数目的开孔,而第一排隔舱的内墙是一封闭墙;其它数排隔舱内的填充物主要由废轮胎组成,此外还有一部分砂石及水泥以具备足够的重量,以使消波式开孔沉箱可以抵御水波压力的冲击,保持稳定状态。
利用第一排隔舱外墙上的开孔,有效地衰减了作用于沉箱上的水波压力,从而增加了沉箱以及整个防波堤的安全,利用废弃轮胎填充沉箱的数排隔舱,部分取代了日益减少的砂石等自然资源,令废旧物资得以充分利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环保。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波式开孔沉箱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波式开孔沉箱的横向剖视图。
请参阅图1、图2: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波式开孔沉箱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消波式开孔沉箱1包括第一排隔舱10、第二排隔舱20、第三排隔舱30及第四排隔舱40,其中第一排隔舱10内呈中空状,是一个空舱,它被用做静波室;在第一排隔舱的外墙11上设有数个开孔111,同时该第一排隔舱的内墙12是一个封闭墙;海水随着潮汐通过开孔111涌入第一排隔舱10内上下波动,其形成的细碎波浪在不断冲击内墙12时受到阻挡、折返而逐渐衰减其水波压力,从而起到消波的作用;在所述的第二、三、四排隔舱20、30、40内,均填充了由大部分废弃轮胎21、砂石及水泥构成一体的填充物22,成为具备足够重量的重力舱,使消波式开孔沉箱可以抵御水波压力的冲击,保持稳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消波式开孔沉箱中,利用第一排隔舱作为静波室,因为作用于第一排隔舱外墙和内墙的不同时间的波浪间相互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了降低冲击防波堤的水波压力的效果并起到了消波作用
上面所举的例子,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凡是根据上述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特征而进行的商业性(非实质性)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棋福;陈永华,未经苏棋福;陈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