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显示器的导光板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01227387.2 | 申请日: | 200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9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显示器 导光板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光源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以导光板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及前光源模组,以提供显示器所需的光源。
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材料具有诱电与光学异方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分子配向与流动特性,当其受到光、热、电场、磁场等外界刺激时,分子的配向容易发生变化,当光线通过液晶材料造成明暗对比的改变或显现出其他特殊的电气光学效果,但又因液晶显示器不是一自发光的显示器,所以需要一背光源或前光源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目前中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仍然以冷阴极萤光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灯光作为光源,虽然CCFL灯管的光均匀度与亮度有不错的显示效果,但CCFL灯光必须要高压且由交流电源供应(~800V),这对可携式显示器来说是一项不利的缺点,且交流讯号影响并干扰液晶显示器的影像讯号,此外,CCFL的寿命会受到温度影响而大幅降低;再者,使用CCFL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相对有较高的成本。
为改善CCFL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的缺点,一般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当作光源,但会在入光侧产生明亮不一的分布。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困扰提出一种以表面黏著型高亮度发光二极管(SMD-LED)或灯泡型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amp-LED)当作光源使用的导光板模组,以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或前光源,使光从导光棒均匀的射入光传导板中,而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一导光板模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或前光源模组,提供显示器所需的光源,使其具有相当低的操作电压,并降低其耗电量,以克服常见CCFL液晶显示器需要高操作电压、交流电及耗电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高亮度、省电、超薄、直流电、低电压操作及高均匀度等特性的导光板模组,使其不会受到温度的限制,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程简单方便的导光板模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面显示器的导光板模组,用以提供显示器所需的均匀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模组包括有一光传导板、一导光棒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其中,光传导板包含二平行的上、下导光均匀板,该上导光均匀板上形成有聚光图案,且该下导光均匀板上形成有第一拦光图案;
该导光棒设置于该光传导板的一侧,该导光棒包含二平行的上、下导光片,在该上、下导光片上分别形成有第二拦光图案与第三拦光图案;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导光棒的至少一端。
除了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其中,该聚光图案可是V形连续凹槽图案或V形间隔凹槽图案。
其中,该第一拦光图案是选自圆形布点图案、矩形凹槽图案、梯形凹槽图案、斜V型连续凹槽图案、V形连续凹槽图案及V形间隔凹槽图案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该第二拦光图案是选自矩形凹槽图案、梯形凹槽图案、斜V形连续凹槽图案、V形连续凹槽图案及V形间隔凹槽图案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该第三拦光图案是选自矩形凹槽图案、梯形凹槽图案、斜V形连续凹槽图案、V形连续凹槽图案及V形间隔凹槽图案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该第二拦光图案与第三拦光图案为相反的图案。
其中,该上、下导光均匀板上的聚光图案及第一拦光图案是距离该发光二极管的远近而形成较为紧密或疏松的图案。
其中,在该导光板模组的周围设置有发射膜。
其中,该光传导板与该导光棒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其中,该光传导板的材质是选自光学级丙烯酸类聚合物(acrylic)、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碳化物、玻璃及石英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该导光棒的材质是选自光学级丙烯酸类聚合物(acrylic)、高分子碳化物、玻璃及石英所组成的群组。
其中,该二导光均匀板上的聚光图案及第一拦光图案的深度范围是介于1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其中,该聚光图案及第一拦光图案的斜V形连续凹槽图案的深度范围是介于1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其中,该导光棒的上、下导光片上的第二拦光图案与第三拦光图案的深度范围是介于1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其中,该第二拦光图案与第三拦光图案的斜V形连续凹槽图案的深度范围是介于1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3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成型机的模板调节机构
- 下一篇:高层住宅烟气集中排放系统止逆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