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壳体组架无效
| 申请号: | 01226684.1 | 申请日: | 2001-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870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良;游兆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旭荣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计算机壳体组架,尤其是指一种不需拆卸计算机的主机板即可轻易检修计算机或拆换主机板的硬件组件,且不需螺丝锁设的可开启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
目前一般常见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如图1所示,一般计算机壳体组架1a需以螺丝11a将计算机的电源供应器10a或其它计算机的硬件组件(图略)锁固于壳体组架1a上,如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当计算机需要检修或拆换主机板(图略)上的硬件组件时,需将主机板(图略)拆卸后始可进行检修或拆换硬件组件的工作,这样造成计算机在检修或拆换硬件组件的工作上产生极大的不便。
台湾专利公告第301422号的新型专利,为一种计算机主机机壳卡扣构造,该计算机主机机壳卡扣构造虽有解决上述缺点的技术手段,但还未避免拆卸主机板的不便,仍需将螺丝拆除才能进行检修或拆换硬件组件的工作。因此,势必会使计算机维修人员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拆装计算机的壳体组架上,并未能有效地解决拆装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壳体组架,可以简单的以卡榫的方式来装卸计算机电源供应器或其它计算机硬件组件等,以利于计算机维修人员的检修或拆换硬件组件,并通过嵌设方式来达到快速拆装、定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计算机壳体组架,包括活动座和壳体组架,其特征在于:片状体活动座一侧向内弯折形成具有凹槽的嵌设件,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榫,卡榫由窄的连接件及宽的卡榫件构成,该连接件向内弯折;壳体组架呈一中空框架体,该壳体组架一侧框边缘上形成有与活动座相配合的缺口,且该壳体组架侧框边缘设有嵌设部,该嵌设部与嵌设件相对并嵌入于凹槽内;该壳体组架上设有与卡榫相对应的穿孔,穿孔由宽的穿设部及窄的卡榫部构成,卡榫件穿设于穿设部,而该卡榫部内容置有连接件;活动座的卡榫榫接于壳体组架的穿孔上,且嵌设部嵌入嵌设件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壳体组架上设有与卡榫相对应的穿孔,穿孔可供卡榫穿设,以使活动座榫接于壳体组架上,可达到快速拆装、定位及并且使用便利。且活动座开启状态时,不易使活动座与壳体组架脱离,不会产生组装上的不便。再者,活动座可用以锁设计算机的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因此,不会受到计算机的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的影响,而妨碍计算机的检修或拆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常用计算机壳体组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部份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份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中A部份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拆卸步骤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拆卸步骤图;
图10为图9的A部份放大图。
请参阅图2和3图,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开启定位的计算机壳体组架,包括一活动座1及一壳体组架2;其中该活动座1为一片状体,设有复数个螺孔15可供螺丝30锁设计算机的电源供应器3或其它计算机的硬件组件(图略),如软盘机、硬盘机或光驱等。且该活动座1的一侧向内弯折而形成一具有凹槽11的嵌设件10,另一侧则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榫12,卡榫12由一较窄的连接件13及一较宽的卡榫件14所构成,如图3所示。该连接件13向内弯折而与活动座1相垂直。
该壳体组架2呈一中空框架体,其内可装设计算机的主机板(图略)等计算机构成组件。该壳体组架2于装设电源供应器3的一侧框边缘上形成一缺口20,该缺口20与上述的活动座1相配合,且该壳体组架2的侧框边缘上设有一嵌设部21,该嵌设部21相对于活动座1的嵌设件10,且该嵌设部21可嵌入于活动座1的凹槽11内而使活动座1与壳体组架2形成一体。另该壳体组架2上设有与活动座1的卡榫12相对应的穿孔22,穿孔22呈凸形,由一较宽的穿设部23及一较窄的卡榫部24构成(如图4所示),且该穿设部23可供活动座1的卡榫件14穿设,而该卡榫部24则恰可容置活动座1的连接件12,以使活动座1的卡榫12榫接于壳体组架2的穿孔22上(图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松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6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压式散热片固定装置
- 下一篇:内通式热管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