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01226551.9 | 申请日: | 2001-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485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木林 |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磊 |
| 地址: | 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轮 扳手 结构 改良 | ||
本实用新型是关於一种棘轮扳手,指一种具有高扭力双向制动之棘轮扳手结构。
按目前所知,如美国专利案5626062 SOCKET AND RATCHETWRENCE所揭露之棘轮扳手结构,主要是棘轮扳手具有一容置孔,以容量一棘轮,棘轮并於其外周缘设有咬合齿,于容置孔之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并容置一制齿、铜珠及弹簧,制齿之两侧设有齿可分别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制齿并可旋转一固定角度,使制齿某一侧之齿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如此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旋动螺合件之功效,当此类形结构之棘轮扳手需另一方向旋动螺合件时,仅需旋转制齿,使制齿之另一侧之齿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时,如此棘轮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之旋动,因此利用旋转制齿之方式,而改变棘轮扳手旋动之方向,即为目前此类形棘轮扳手之旋动方式。
但此旋动方式之结构却产生一无法改进的缺点,即制齿与棘轮间仅靠制齿两侧少数几齿之互相咬合而传动,因此若扭力太大时,常造成制齿或棘轮之咬合齿损坏,棘轮扳手即因制齿与棘轮之齿已损坏而无法再使用,此即为此类形之棘轮扳手主要的缺点。
另一类形的棘轮扳手旋动结构如台湾专利申请号84202560,公告号262785「手工具之驱动结构(二)」,美国专利5230262PATCHETWRENCH美国专利5957009,台湾专利申请号88212192公告号386476「棘轮扳手结构改良」等专利案所揭露之结构,棘轮扳手亦具有一容置孔,以容置一棘轮,棘轮於其外周缘设有咬合齿,於容置孔之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内并容置一制齿,此结构与上述之美国专利并无太大之不同,但此四件专利案之棘轮扳手系利用各种控制方式使制齿可靠抵於容置槽的某一边面上,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之旋动,当再利用其控制方式使制齿靠抵於容置槽另一边面琦,棘轮扳手即可具另一方向之旋动,当制齿与棘轮咬合之位置有所改变,亦即利用制齿之移位,即可改变棘轮之旋动方向,如此原理之结构制齿并非仅於左右两侧具有齿,而可设计成制齿与棘轮之接触面上均为齿,相对上棘轮与制齿间因具有较多之咬合齿,基本上即可较上述美国专利案5626062於旋动螺合件可承受较大之扭力,但此专利案结构的棘轮扳手亦具下述之缺点:
当制齿一边面靠抵于容置槽之一边面时,棘轮扳手即可具一方向之旋动,此时制齿一边面与容置槽之一边面相互靠抵,因此制齿另一边面即与容置槽产生间隙,如台湾专利84202560第三图及第四图以及美国专利5230262第八图A及B所示,一般而言制齿均具相当的宽度,因此当旋动时,无靠抵於容置槽之制齿面即容易产生与棘轮稍为脱离之现象,使制齿与棘轮产生一边有咬合,但另一边即稍无咬合之缺点,旋动时因制齿部份齿稍无咬合,因此整体之负荷扭力即有降低之情况,此即为目前一般利用制齿移位而具双向制动之棘轮扳手所产生的缺点。
监于各类形棘轮扳手之缺点,本创作人积多年棘轮扳手之制造及产销经验,潜心研究,终获有本创作之提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结构的改良,当该棘轮扳手及无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动,该制齿除已靠抵于容置槽的某一边面上,且此时制齿底受该靠抵块的顶持,能与棘轮有较佳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要求实现的。一种棘轮扳手结构改良,其主要特征是:棘轮扳手作用端具一容置孔,其内可容置棘轮,棘轮外周缘并具咬合齿,容置孔一侧设一容置槽,容置槽以供容置制齿、二靠抵块以及控制元件,制齿於一侧形成可与棘轮之咬合齿相啮合之卡制齿,卡制齿另侧受二靠抵块左右压抵,使制齿可更与棘轮相啮合,一控制元件置於二靠抵块之中间空隙内,藉此,控制元件可迫使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当靠抵块移位时亦迫使制齿移位至容置槽之边面上,而形成棘轮一方向的旋动,反之控制元件迫使另一靠抵块移位至容置槽的边面上,另一靠抵块移位亦迫使制齿移位至容置槽的另一边面上,如此形成棘轮另一方向的旋动,进而控制棘轮之双向制动。
现配合图式及图号就本创作之结构,组成详细说明,以下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创作之实施例,并非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凡是在本创作之创作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属於本创作保护之范围。
图式说明
第一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之分解图。
第二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组合立体固。
第三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逆时针旋动示意图。
第四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顺时针旋动跳齿示意图。
第五图.为本实用新型棘轮扳手顺时针旋动示意图。
第六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於套筒扳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木林,未经陈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65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式接尿防褥气垫
- 下一篇:具有装配止口的干式气缸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