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轮式农用打井机无效
申请号: | 01225558.0 | 申请日: | 200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骆洪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洪柱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轮式 农用 打井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机产品,即一种简易轮式农用打井机。
背景技术:在北方旱作农业区,机井是主要的农田设施。其中,井径30-60厘米,井深60-80米的机井较多。这样的机井所采用的打井机具,大多是由动力机、泥浆泵、井架、钻杆等构成。工作时,将井架竖起,扶持钻杆,由动力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钻杆和泥浆泵工作。一边钻孔,一边向孔内注水,造成泥浆,再由泥浆泵通过钻杆把泥浆抽出,沉淀后,再把水送入钻孔,这样反复进行,即可完成打井作业。目前,常用的打井机具主要有:车载式大中型钻机和小型井架。车载式大中型钻机工效高,质量好,但机具造价和作业成本过高。小型井架是通过地面将动力机、泥浆泵、井架、钻杆联系起来,进行打井作业的小型打井工具。这种机具稳定性不好,作业质量差,运输不方便,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造价低,稳定性好,工作效率较高,能保证工作质量的,适合井径60厘米以内,井深80米以内打井作业的简易轮式农用打井机具。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打井机也是由动力机、泥浆泵、井架、钻杆等部件组成。所不同的是,这种打井机有一个由两支平行的钢框及多支横带构成的长约4.5-5米,宽约0.8-1米的矩型机架。机架前端向上抬起,形成一个高台,高台上安装动力机,高台下通过一个转盘机构与轮轴相连,轮轴两边各装一个行走轮。机架的后部也装有行走轮。高台后面的机架上装有两支传动轴,即一级传动轴和二级传动轴。两传动轴之间的机架上装有泥浆泵和真空泵。二级传动轴后面的机架上装有卷扬机,井架和钻盘。一级传动轴上装有与动力机相连系的一次传动轮,与泥浆泵转轮相连系的泥浆动力轮,沿机架前进方向右侧向后与二级传动轴上的二次传动轮相连系的中间传动轮。二次传动轴上装有与一级传动轮相连系的二次传动轮,向前上方与真空泵传动轮相连系的真空动力轮,向后上方与卷扬机传动齿轮相连系的卷扬机动力轮,还有沿机架内侧向后与钻杆传动轮连系的钻杆动力轮。
所说的一级传动轴上的一次传动轮,泥浆动力轮,以及中间传动轮,轮与转轴之间都分别装有离合器,三支离合器闸杆装在一次传动轴相对的机架外侧。
所说的二次传动轴上的真空动力轮、卷扬机动力轮、钻杆动力轮与转轴之间,分别设有离合器,离合器的闸杆设在与井架位置相对应的机架外侧。
所说的钻杆上端设有与井架导向板相配合的导向杆。
所说的卷扬机为并列的双卷扬机。
所说有机架两侧各设有两个长度可调的支撑脚。
在所说的机架靠近动力机的前段位置上,设有一个在非工作状态中支撑平放井架的支架。
采用上述方案研制的打井机,仅用一个简单的机架就把各种装置连系在一起,造价低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别适合井径为60厘米以内,井深80米以内的农田钻井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完全可取代现有的车载式大中型打井机以及小型井架。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一种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其左视图。
图3是机架主视图,图4是其俯视图。
图5是支架主视图,图6是其左视图。
图7是真空泵的主视图,图8是其左视图。
图9是本实例的传动图。
图中可见:机架1、前轮2、柴油机3、一级传动轴4、支架5、泥浆泵6、抽泥浆软管7、排泥浆软管8、真空泵9、二级传动轴10、卷扬机11、井架12、导向板13、导杆14、钻杆15、钻盘16、支撑脚17、后轮18、高台19、钢框20、横带21、一次传动轮22、泥浆动力轮23、中间传动轮24、二次传动轮25、卷扬机动力轮26、真空动力轮27、钻杆动力轮28、离合器闸杆29、卷扬机闸杆30。
如图1、2、3、4所示:这种打井机架,可采用角钢等型材焊合,长度以4.7米为宜,前部抬起部分称为高台19,高台上安装柴油机3,高台下面的固定架装有一个转盘,转盘的竖轴与前轮轴相固连,前轮轴两端各装有一个前轮2,由于轮子在高台下,以便于转向,加之后轮18,以及前面牵引架,(未画出)构成了机架行走系统。在机架上面,依次安装有一级传动轴4、支架5、泥浆泵6、抽泥浆软管7、排泥浆软管8、真空泵9、二级传动轴10、井架12、钻杆15、钻盘16等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洪柱,未经骆洪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5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示波器内电气元件的固定板
- 下一篇:导热油面电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