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匀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01225387.1 | 申请日: | 200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达 |
| 主分类号: | B66B23/02 | 分类号: | B66B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962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变速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升降式电梯前缀和后缀的安全附加装置,尤其是能以一定的加速度把电梯上的人加速或减速的电梯匀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非升降式电梯与地板连接的构造是,一块钢板架设在电梯的末端和地板上,且不与电梯接触,其两边和在地板上的那一侧由地板托住,电梯就在钢板下滑出滑入。人们要乘电梯,先走到钢板上,再从钢板直接跨进电梯;出电梯时,也须跨上钢板后才走出。但是,钢板是静止的,电梯是匀速运行的,当人从钢板跨进电梯或从电梯跨上钢板时,人就会由静止突然运动或由运动突然静止,由于惯性,人们稍不留神就会被摔倒,而且电梯的速度越大就越易被摔倒,由此为了安全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梯的速度,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非升降式电梯出入口处容易摔倒人和因此而不敢提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在电梯前缀和后缀的电梯匀变速器,该匀变速器不仅能把人缓缓地加速或减速,使人不易被摔倒,而且能在提高电梯运行速度时不构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电梯的末端和地板上,架设一排等大平行设置的传动圆钢柱,传动圆钢柱密排且水平,每根传动圆纲柱一端都套上齿轮。相邻两个齿轮都由特定的齿数比例的变速齿轮连接,使所有传动圆钢柱连成一个系统,只要其中一根转动,就带动全部一同转动,而且各传动圆钢柱只能以特定的比例转动。它们把电梯与地板之间的速度差,分成若干逐级变化的“小节速度”,这些“小节速度”依次设置在传动圆钢柱上,各特定的齿数比例的变速齿轮限定传动圆钢柱转速的递变规律符合加速度公式V2t=2as(Vt为各传动圆钢柱的线速度,s为各传动圆钢柱到地板的距离,a是整个系统的加速度),使之构成一个匀变速系统。整个装置被钢架固定由地板托起。人踏上电梯匀变速器,传动圆钢柱与人的鞋底相接触,随着传动圆钢柱的转动,鞋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按顺序往下一传动圆钢柱送,它与那部分的传动圆钢柱接触,就以那部分的速度滑动,也就是说人站在其上面,是做加速度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人站在其上面只须稍调整一下身位就可以平稳地站住,然后被缓缓送进电梯,再送出电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能以一定的加速度把人缓缓地加速或减速,使人们不易被摔倒,还能大大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而不构成危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电梯匀变速器的横截面图。
图2是传动圆钢柱转动关系的线段分析图。
图3是传动圆钢柱和齿轮组排列组合图。
图4是传动圆钢柱上的轴承位和齿轮位图。
图5是齿轮组“分—合—分—合”排列图。
图6是变速齿轮排列和组装图。
图7是含接履带的构造图
图8是“工”字钢架与传动圆钢柱组合的截面图。
图9是“工”字钢架、横梁和小滑轮组合的立体图。
图10是电梯匀变速器的立体构造图。
图11是电梯前缀和后缀跟电梯匀变速器的连接图。
图中[1]传动圆钢柱组,[2]齿轮组,[3]含接履带,(1)传动圆钢柱,(2)小圆钢柱,(3)小圆钢柱,(5)地板,(6)电梯,(7)单号传动圆钢柱,(8)双号传动圆钢柱,(9)圆柱,(10)圆柱,(11)轴承位,(12)齿轮,(13)变速齿轮,(14)大圆钢柱,(15)小圆钢柱,(16)小圆钢柱,(17)小圆钢柱,(18)小圆钢柱,(19)钢柱架,(20)条纹履带,(21)轴承位,(22)“工”字钢架,(23)横梁,(24)小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的图1中,小圆钢柱(2)、小圆钢柱(3)、若干传动圆钢柱(1)、含接履带[3]依次平行排成一列,它们保持水平地密排,传动圆钢柱(1)的直径为2cm共48根,小圆钢柱(2)的直径为1cm,小圆钢柱(3)的直径为1.5cm(设置小圆钢柱(2)、(3)是为了与地板(5)连接得更严密)。相邻两根传动圆钢柱(1)相距都为2.7cm,即两柱间隙为0.7cm。整个装置架设在分离开的地板(5)和电梯(6)上,使地板(5)和电梯(6)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达,未经陈光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5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