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式高速纺纱锭子无效
| 申请号: | 01220863.9 | 申请日: | 200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2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琪;吴文英;陈立森;胡传勇;曹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7/12 | 分类号: | D01H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高速 纺纱 锭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分离式高速纺纱锭子。
分离式纺纱锭子在国内已经广泛使用,它采用上支撑固定、下支撑弹性的分离式支撑结构,锭杆的下端呈尖锐状并被支撑在锥形的锭底轴承内(参见附图1)。其优点是:一个锥形的锭底轴承可以同时承受锭杆的径向力和轴向力,并使锭杆在进行回转运动时能够自行调整中心,再加上其外部的吸振簧的弹性作用,还可以消除锭杆运动时产生的振动。这种锭子的工作转速一般在18000rpm以下。当其转动速度达到或者超过该转速时,锭杆上端的负荷所产生的离心力增大,导致锭杆产生向上运动(上浮)的趋势,再加上径向力的共同作用,锭杆下端的锭尖将离开原中心点位置并偏离原中心线,开始沿着锭底轴承的锥形内壁向上“爬升”,并继续在此处运转。显然,该位置属于物体运动的不稳定点,那么这样的转动也是不稳定的。而且转速越高,这种转动也就越不稳定。锭杆的不稳定转动(上窜和摆动)将恶化纺纱条件,导致纱线张力波动、断头率增加、条干均匀度下降,同时还会造成锭尖的非正常磨损。
本实用新型发明之目的就在于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锭杆的不稳定转动(上窜和摆动)的分离式高速纺纱锭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离式高速纺纱锭子,由锭脚(1)、弹性圈(2)、中心套管(3)、定位套管(4)、锭杆(5)、吸振簧(6)、锭底轴承(7)组成,其特征在于:锭底轴承(7)又由可承受径向力的径向轴承(8)和可承受轴向力的平锭底(9)两部分组成。这样,原来的一个整体结构的锥形锭底轴承被分解成两个结构和性能都完全不同的轴承:一个圆套状的可承受径向力的滑动轴承—径向轴承(8),一个平面状的可承受轴向力的滑动轴承—平锭底(9)。当然,与其配套的锭杆(5)的下部端面不再是没有平面的尖锐状,而具有一个与平锭底(9)的平面相接触的摩擦面—弧面。当锭杆高速运转时,即使其产生向上运动(上浮)的趋势,但是平面状的平锭底(9)上没有可供它向上“爬升”的锭底轴承的锥形内壁,即没有维持锭杆继续进行不稳定转动的轴向支撑点,而且那个圆套状的可承受径向力的滑动轴承—径向轴承(8)也限制了锭杆(5)的径向摆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取得以下效果:
1、承载能力强,转速可达20000~22000rpm,能够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
2、锭杆转动的稳定性能大大提高,一般不会产生上窜和摆动,能耗低、噪音小。
3、运行寿命提高,基本上不存在锭杆端部磨损现象。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原有的分离式纺纱锭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原有的分离式纺纱锭子是由由锭脚(1)、弹性圈(2)、中心套管(3)、定位套管(4)、锭杆(5)、吸振簧(6)、锭底轴承(7)组成。锭脚(1)实际上是个圆筒状外壳,作用是保护和安装其他零件:自上而下依次是弹性圈(2)和中心套管(3)、定位套管(4)、吸振簧(6)和锭底轴承(7),自外而里依次是锭脚(1)、弹性圈(2)和定位套管(4)及吸振簧(6)、中心套管(3)、中心则是锭杆(5)和锭底轴承(7);弹性圈(2)是用尼龙制造的异型套管,它具有径向弹性,作用是减振;中心套管(3)是一个金属套管,作用是内部的轴向支撑;定位套管(4)也是一个金属套管,直径较前者大、长度较前者短,位于弹性圈(2)和吸振簧(6)之间,作用是将弹性圈(2)和吸振簧(6)隔离;锭杆(5)是一个长轴类零件,其下端呈尖锐状,是本锭子的转动部件;吸振簧(6)是采用弹性金属薄板卷制的圆筒状弹簧,作用是吸振;锭底轴承(7)是一个具有锥体内腔的滑动轴承座,作用是插入锭杆(5),与锭杆(5)形成摩擦副,对锭杆(5)的下部进行轴向和径向的支撑。
将图2与图1进行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原有的一个整体式的锭底轴承(7)被分解成由可承受径向力的径向轴承(8)和可承受轴向力的平锭底(9)两部分:径向轴承(8)是一个圆套状的滑动轴承,作用是与锭杆(5)下部的外表面形成摩擦副,承受径向力,并对锭杆(5)的下部进行径向支撑;平锭底(9)是一个平面状滑动轴承,作用是与锭杆(5)下部的端面形成摩擦副,承受轴向力,并对锭杆(5)的下部进行轴向支撑。它们是两个结构和性能都完全不同的轴承。与此同时,与其配套的锭杆(5)的下部端面不再是没有平面的尖锐状,而具有一个与平锭底(9)的平面相接触的摩擦面—弧面。除此以外,在这里没有一一列举的其他零部件在结构、性能、安装位置上都与原有的锭子完全相同,属于已知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08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型光碟片的外形切割装置改良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波分复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