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无效
| 申请号: | 01220368.8 | 申请日: | 200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2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余;余五星;郑南方;薛海晖;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杰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稠油注采冲防 一体 管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属超稠油蒸汽吞吐热采井下管柱类。
稠油、特稠油开采较之一般原油开采具有较大难度,由于油稠原因,地下油层中的原油需要加温使之成为流动状态才能从井下开采到地面,当今主要采用蒸汽吞吐方法即在地面通过管柱往井内注汽使地下稠油升温降粘,然后再通过抽油泵及油管让原油流到地面,目前这种开采稠油的方法主要利用两套管柱,即在注汽时采用隔热管、封隔器、伸缩管柱;采油时采用普通油管柱和电加热空心杆管柱完成,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入到油井内的封隔器密封差,套管热损失严重,热采封隔器封隔效果不好,如果采用关套管注汽方法,又起不到保护套管和减少井筒热损失的作用。另外,注汽时,在封隔器卡封处套管应力集中,易使套管损坏,封隔器被卡死在井内,造成油井大修。此外还由于超稠油吞吐周期短,使作业频繁,而常规管柱作业工序多,井内出砂普遍,还需要经常冲砂检泵作业,由此造成作业费用居高不下,降低了油井生产时率,还会带来热能损失洗井污染油层及增加隔热管清洗费用的弊端。采油过程中由于超稠油生产需全程伴热,能耗高,油井内热损失大,尽管通过中频电加热,但然功率仍较低(功率只达60-70%);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注采冲防一体管柱能解决上述油井内油套环空隔热问题,可以更有效保护套管,还能实现在油井内不动油管柱开采稠油,降低作业成本,减少采油过程中井筒热损失,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便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特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下入套管的油井内依次接入一次注采管柱1,并通过丝扣连接着杆泵座封短节2、在短节下面用丝扣连接冲砂笔尖4、在注采管柱内为采油杆柱,它是一套从上述管柱内依次下入的空心抽油杆6、用变扣接头连接着的实心抽油杆7及杆式泵3在泵筒12内有一个活塞上解卡接头13和柱塞14、泵下面为防砂筛管5,筛管下部用丝扣连接着一个丝堵,施工时,上述一次注采管柱的连接可根据油井作业需要分为三种连接替换组合:保温油管、真空隔热管和普通油管。
该管柱注汽时均采用在油套管环形空间内用氮气隔热方式保温,注汽后井内可直接下抽油杆转入抽油,当采油生产结束后,起出抽油杆柱,如果井底沉砂,可直接冲砂,而后转入下轮注汽整个注汽—采油—冲砂生产过程采用同一管柱,作业时,管柱不动,只进行起下抽油杆作业便可。该管柱内抽油泵的工作原理为,下泵时实心抽油杆7上端接在空心抽油杆上,垂直吊起,由于泵筒12进入卡块10的中心部位向外挤压卡块下端,使上端向内收缩,泵从油管内插入井下,当下到杆泵座封短节2位置时,座封芯轴8座在座封短节2的缩径段上,此时,活塞在泵筒12内继续下行,活塞上解卡接头13脱离卡块中心位置,在弹簧9作用下,卡块10的上端向外弹出进入杆泵座封短节2的环行沟槽内,将泵体卡住,锚定在油管上。起泵时,向上提抽油泵杆7,当活塞上解卡接头13进入卡块10中心位置时,卡块下端外移,上端收回,脱离杆泵座封短节2内环行沟槽而解卡,此时泵随之可提出座封段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由于采用了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结构,减少了起下管柱作业,从而在保证了油井注汽效果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了套管,降低井下事故机率,另外,实现了油井内不动管柱开采稠油措施,减少了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还提高了油井时率,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采油生产能耗,节能效果显著:据46井次统计,作业成本降低了40%,采油生产能耗降低60%,仅半年累计创效达240万元。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叙述。
附图: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次注采管柱、2杆泵座封短节、3杆式抽油泵、4冲砂笔尖、5砂锚、6空心抽油杆、7实心抽油杆、8座封芯轴、9弹簧、10卡块、11密封圈、12泵筒、13活塞上解卡接头、14柱塞、15套管
一种用于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包括由油井内套管15及注采管柱1组成;其特征在于注采管柱1通过丝扣连接着杆泵座封短节2在短节下面用丝扣连接着冲砂笔尖4;在注采管柱内为一套采油杆柱它是从上述管柱内下入的空心抽油杆6,并用变扣接头连接着实心抽油杆7及下边的杆式泵3,在杆式泵筒12内,有一个活塞上解卡接头13和柱塞14,泵下面为防砂筛管5,筛管下面用丝扣连着一个丝堵。
所述的杆式泵规格为φ57毫米φ44毫米及φ70毫米。一次注采管柱尺寸:外径×内径φ114×76毫米,φ114×62毫米,φ114毫米真空隔热管+φ73毫米BCSG扣连接着杆泵座封短节,防砂筛管直径为φ68毫米,φ54毫米、φ80毫米,丝堵:直径:φ68毫米,φ54毫米及φ80毫米,冲砂笔尖:φ89毫米、φ73毫米、φ114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03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