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扬琴无效
申请号: | 01219710.6 | 申请日: | 200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民族乐器厂饶阳分厂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文泉 |
地址: | 0539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扬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弦敲击乐器。
扬琴原是一种外来乐器,在明末清初传至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应用和演变,尤其是建国以后的不断改革,现已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族乐器。长期以来得到国内外扬琴演奏家社会音乐文艺团体、教学院校和业余爱好者的广泛应用。但由于扬琴是属于多弦乐器(约130多根弦)琴弦张力较大,久而久之其框架易变形,面板易鼓裂,滚板易陷塌。一台扬琴长则七八年,短则三四年就不能使用了。另外目前扬琴的音极不稳定,其随着天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对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来说是一难点,对专业人士而言也是一个负担和艰苦劳动,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普遍扬琴演奏者有一个共同感受和体会即是“打了一辈子扬琴,调了半辈子的音”,实在太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琴,其音稳定,琴不变形、面板不鼓裂、滚板不陷塌,且使用寿命延长。
本实用新型扬琴,包括由上、下琴梆和左、右琴头组成的框架,其中在所述框架内装有与所述框架内侧形状相吻合的金属骨架。
本实用新型扬琴,其中所述框架的上、下琴梆和左、右琴头通过螺钉和/或胶与所述金属骨架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扬琴,其中所述金属骨架上设有若干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扬琴,其中所述金属骨架为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扬琴,其中所述上、下琴梆外侧分别设有装饰板。
本实用新型在原来扬琴的框架内装上了金属骨架,其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强了琴头、琴梆的抗拉能力。从而有效避免了在短时间内框架变形、面板鼓裂、滚板陷塌的蔽病。延长了使用寿命。据实践证明其使用寿命可提高至原来的三到七倍;同时,由于安装了金属骨架,使扬琴随气温的高、低、干燥或湿润而变化的程度减低,从而加强了扬琴音调的稳定性,这样就避免了在每次打琴之前都要调音的繁琐劳动,基本每隔十天或半月甚至一个月调一次即可。从而,减少调音次数,减轻调音负担,提高音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扬琴的金属骨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的B-B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扬琴,其结构包括由上、下琴梆1、2和左、右琴头3、4组成的横截面为梯形的框架5及固定在框架5上的面板6和位于面板6上方固定在琴弦固定板上的若干琴弦7。通常在琴弦固定板上方设置左、右盖板8、9,其通过合页固定在左、右琴头1、2的外侧面上。左、右盖板8、9的作用在于覆盖固定琴弦7的钉子(见图6),达到美观的效果。上、下琴梆3、4的形状为近似扇形。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扬琴的金属骨架结构,其形状与扬琴框架5的内侧形状相吻合,其材质为铝合金,其通过沉头螺钉12和胶与扬琴的框架5固定在一起。在其与左、右琴头3、4连结的金属骨架上设有若干减重孔11。
图5和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扬琴金属骨架与框架的具体连接方式。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图6为图1的B-B剖视图。见图5,在琴梆1和2上设有若干阶梯孔13,沉头螺钉12通过阶梯孔13将金属骨架10与琴梆1和2固定在一起。为了美观,在具有阶梯孔13的琴梆1和2的外侧面用胶粘剂贴合有装饰板14。见图6,琴弦固定板15下方的琴头3和4上设有若干阶梯孔13,沉头螺钉12通过阶梯孔13将金属骨架10与琴头3和4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民族乐器厂饶阳分厂,未经北京民族乐器厂饶阳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